2020年03月26日 星期四
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圈出重点
本报记者 雍 黎 盛 利
重庆市渝北区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效优化了经济结构,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科研人员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再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玻璃纤维。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未来川渝两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在协同、特点在协同,要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在成渝地区布局,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共同打造成渝地区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品牌。

    疫情挡不住发展,随着川渝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工作方案、工作机制和2020年重点任务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3月1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以来,川渝两地召开的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

    3月23日,重庆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动员大会,确定了精准抓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七大重点任务。事实上,川渝双方在各个层面已经行动起来,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上“快车道”。

    “1小时交通圈”成渝双核一体化

    作为成渝间第4条高速公路通道——成资渝高速公路自2月18日复工以来,就朝着年底通车的目标快节奏推进。成渝中线高铁今年开工;新开工4个成渝间的通道性高速公路项目;成渝高铁将提速改造,实现成都到重庆1小时内到达……

    3月17日的会议敲定了川渝双方合作的重大项目,主要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开放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四大领域布局,其中,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合作的重点。双方将重点推动出川出渝大通道建设,高标准建设铁路运输干线网络。

    时空距离的缩短往往是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先行军。

    据了解,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重庆市交通局已达成共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协同铁路、民航发展,构建通欧达海、立体互联的对外交通格局;未来,“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成渝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互通、毗邻省会3小时达到”的交通圈,川渝会同贵州、广西等省份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两省市交通运输部门正携手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布局和推进一批关系全局、战略性、关键性的干线铁路项目也已提上日程。

    川渝毗邻地区互联互通的“毛细血管”都在加紧建设、推进中。重庆永川至四川泸州的永泸高速公路,目前重庆段全线工程量已完成80.2%,7月底将完成路面沥青铺设,年底通车后,加上之前已建成渝泸高速和潼荣高速,重庆直连泸州的高速公路将有3条。继渝遂扩能高速公路于今年1月动工后,重庆铜梁到四川安岳的铜安高速公路也将在今年5月开工。重庆梁平至四川开江的高速公路今年将开工。

    同“一个声音”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品牌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提升协同创新发展能力?重庆在3月23日的大会上提出,加强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重点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未来川渝两地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在协同、特点在协同,要共同争取国家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等在成渝地区布局,共同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共同打造成渝地区面向全国的科技创新品牌。

    这是不久前,四川省科技厅与重庆市科技局在成都召开工作对接会,共同研究加快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等工作,达成的共识。会议认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于充分发挥川渝科技创新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实际上,成渝地区科技创新合作由来已久。双方以实现科技资源的相互开放和共享为重点,推动科技领域全面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位于重庆南川区的“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2012年经两地科技主管部门联合批准成立。作为川渝两地科技管理部门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是首个跨两省市的科研创新平台。

    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渝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在重庆启动。项目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20余家单位共同承担,重点为汽车、物联网、集成电路、工程机械等产业集群提供综合科技服务支撑,有效带动了成渝地区科技服务资源高效共享。

    就在前不久,科技部还批复支持重庆和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将推动成渝地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

    据了解,重庆市科技局和四川省科技厅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增强成渝地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

    按照规划,未来双方将建立川渝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点工作协同推进机制,每年推进3—5项重点工作。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方式推进,确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动作、有效果。

    国家级新区合作打造开发门户平台

    推动国家级新区协同开放,以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为重点打造内陆开放门户,这是川渝双方在开放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重点。

    在2月28日,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已经通过视频方式,举行了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门户第一次联席会议。双方在规划战略协同、开放模式创新、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创新协同、物流通道互联互通、深化改革等方面达成共识。将携手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引擎和内陆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会后,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办公室迅速成立。

    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成渝两地高新区的“朋友圈”,自去年以来就开始了更加密切地交流互动。当前,成都“东进”区域已初步完成战略研究、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一批牵引性支撑性强的项目。作为肩负成都东进的使命成都高新东区,去年空港新城新开工项目62个,总投资670亿元;签约注册项目35个,总投资1400亿元。

    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底,空港新城将力争建成3平方公里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充分展现核心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重庆高新区“扩容升级”、建设科学城重大决策部署,西进寻找新增长空间和载体,重庆向西等发展主题也被一个个抛出,相应规划也陆续明确……

    重庆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重庆高新区将强化同成都高新区、成都科学城等双城经济圈载体合作。重庆科学城将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位于科学城的科学大道目前已经开建。作为重庆西部槽谷的主干道,将从北碚到江津长度约66公里。建成后,整个西部槽谷地带将实现南北贯通。

    目前,华润微电子12英寸功率半导体晶圆生产线、联合微电子中心、基板级扇出封装等重大建设项目已经落户。

    未来,科学城将围绕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主导产业,引育一批百亿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重庆高新区将高水平打造一批科技研发创新中心为科学城提供原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