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2月14日 星期五
他们的“10万+”视频成了临床医生的教材
本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严 丽

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让“白衣天使”冲上前线,成为“白衣战士”。在这个群体里,每一位医者都拼尽全力,以自己的方式,为战役最终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近日出现的一则“爆款”新冠肺炎影像学视频。

    2月7日,丁香公开课、雅影云平台等医疗领域四大官方公共平台,发布了一篇《快速掌握2019-nCoV肺炎CT影像学表现及报告规范》的公开视频。很快,视频获得了多家媒体及自媒体的转载。短短4天,视频及课件阅读量就超过了“10万+”,被受众评价为“雪中送炭”,是“疫情以来看到的对影像科医生最受用的课”。

    疫情暴发至今,“10万+”阅读量的文章或视频并不在少数。不过,这份影像学视频的受众,主要集中在影像学领域专业人士中。与诸多“10万+”传播物有着全国受众的体量相较,这个“10万+”显然含金量更高。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播助力了一大批专业人士对新冠肺炎CT等影像的识别和判断,最终让一份份高质量的影像分析报告,成为了临床医生分诊治疗时最明亮的“眼睛”。

    这个视频出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主任廖伟华团队。1月21日,湘雅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放射科团队主要负责全院新冠肺炎患者影像的筛查及确认工作。

    “最开始谁都不知道它(新冠病毒)的影像,究竟‘长’什么样子。”湘雅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熊曾说。正因如此,团队人员在给病人做CT时,都十分谨慎。凡涉及病毒性肺炎,或团队成员对影像报告怎么下结论存在疑虑,都会本着“宁错杀不错放”的标准,对疑似病人隔离,并进一步进行核酸核查筛选。

    不过,这也带来不少问题。比如,一些本身就存在多种并发症的危重病人,可能都等不及程序相对长、耗时相对久的核酸筛查结果的确定。如何快速在影像学上提高识别该病种的准确性,成为团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熊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理论上看,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都属冠状病毒,因此在影像上会有一定相似性。湘雅放射科团队迅速组建了影像学专家小组,夜以继日地查询、学习相关文献,对院内影像会诊病例进行严格细致的讨论。经过五六天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及从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回的信息等三方面思路的“碰撞”,最终团队在影像阅读及书写报告上取得了大突破。“夜以继日的辛苦没有白费。以前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现在我们知道了。”廖伟华说。

    “我们摸索出了经验,但很多基层医生和临床医生,他们还是自己在黑暗中摸索。现在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数目较大,疑似患者数更多,光我们懂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想做成视频,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体系,让影像学同行快速掌握这套经验,在影像上为临床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报告。”熊曾表达了团队的初衷。

    1月28日,首份以此形成的影像学内部培训文献面世。这份课件全程不超过15分钟——15分钟就能让专业人士get到这个技能。

    “专业人士只用‘知其然’,不过分强调‘知其所以然’。他们能学会看到影像表现,就知道报告该怎么体现出诊断级别。同时,对临床医生来说,一份高质量的诊断报告,能帮助他们知道哪个病人应该留下做核酸检测,便于分级管理。”熊曾说。

    此后,经过10天、300多个病例的反复检验,团队进一步明确了规范化报告体系的适用性与可靠性,课件在经湖南省医学会放射学会心胸学组组长刘进康等20余位专家集体讨论后,经学会及医院领导批准,具备增加了教学功能的课件,在四大官方平台正式发布。

    “希望我们有限的一点体会,能为打赢这场战役作多一点的贡献。”熊曾说。

    (科技日报长沙2月1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