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抗疫一线
“在确保医用防护服性能的前提下,按照试验确定的最优参数实施批量化辐照灭菌,彻底打通了一次性医用防护服抵达一线的‘最后一公里’。”中核集团北京原子高科金辉辐射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辉辐射)总经理康四清12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粗略计算,该生产线一天可完成大约10万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灭菌任务。
此前,传统环氧乙烷灭菌方式周期长达7—14天,被认为是影响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增量抵达一线的“最后一公里”。
12日,总共用时不到6个小时,上万件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就在金辉辐射完成辐照灭菌及装卸。
这是首批批量送至金辉辐射进行辐照灭菌的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也是7日《关于疫情期间执行<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辐照灭菌应急规范(临时)>的通知》(以下简称《应急规范》)发布以来,首次完成一次性医用防护服的大批量辐照灭菌。
打通“最后一公里”
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列出的物资短缺名单中,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一直处于“严重短缺”的状态。
2月10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董事长庄小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明确表示:“中国的产能是足够大的,目前的问题在于产量出不来……现在能进入到红区的防护服越来越少,因为用的是库存防护服,最近生产的增量还一直未能抵达一线。”
但2月8日的消息显示,医用防护服日产量超过4万套。预计随着国内大批企业继续复产,以及相关企业转产,这一数字还将继续攀升。
据悉,仅中核集团目前就有9座辐照装置,分布在北京、苏州、张家港、泰州、长春、成都、大连、海口。
“中核集团旗下的苏州华辐日防护服辐照能力10万套,张家港日防护服辐照能力1.5万套。”在康四清看来,列入防护服辐照企业名录的这些企业产能完全能满足此次疫情需要。
要快,也要安全
解决了急需问题,人们同样关注,紧急时刻匆忙上马的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是否安全、可靠。
参与《应急规范》草拟的辐射灭菌专家、中国同辐辐射事业部总经理尹玉吉告诉记者,辐照灭菌主要是将钴-60和电子束等作为辐照源,利用γ射线和电子束及X射线等与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生物效应,对被加工物品进行杀菌、消毒,最终将产品安全地投放到市场。
“由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照射可作用于微生物细菌或病原体,达到一定的剂量就可以全部将它们杀死,实现消毒灭菌的目的。”尹玉吉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辐照过程就像是在太阳下晒被子,通过紫外线杀菌消毒。
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是辐照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尤其是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目前欧美超过40%的医疗用品采用辐照灭菌,看中的就是其安全、环保、高效、可靠等方面的优势。
比如,辐照过程简单,灭菌速度快,灭完菌后的产品开箱即可使用,简洁高效。同时,辐照灭菌是一个物理过程,整个过程中没有废水、废物和化学物质排放,产品不会产生化学残留,洁净环保,无污染。此外,辐照灭菌产品是在不破坏包装的情况下实现的,这种方式不会产生二次微生物污染。
但在我国,医疗用品采用辐照技术消毒灭菌的比例仅为10%左右。尹玉吉分析,原因之一是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式成本相对低廉。
2月2日开始,金辉辐射开始开展防护服的辐照试验工作。
尹玉吉说,虽然有其他医疗用品辐照经验,但对一次性医用防护服辐照灭菌还是新课题。比如,传统的环氧乙烷灭菌方式对防护服的材料性能要求不高,但辐照灭菌对材料的耐辐照性能有一定要求。“我们对送来的样品选择不同剂量进行辐照,然后让厂家拿回送检,对防护服性能如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断裂强力、过滤效率和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确定最优辐照剂量,确保产品安全及防护作用。”
中国同辐总工程师杜进认为,随着产业升级,辐照灭菌将在医疗用品灭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日报北京2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