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面积2200平方米、水深1.4米的养殖池可孕育20万只河蚌。 |
采访现场,清湖农业董事长郭伟锋现场开蚌展示数字化新型养殖模式下的珍珠品质。 洪恒飞摄 |
“下池捞蚌不用忍受那股子腥臭味了。”
“10颗珍珠平均直径13毫米左右,圆度达70%以上,品质很好。”
“装袋完毕,搬上车,齐活!”
……
春节前夕,位于浙江诸暨的清湖农业珍珠养殖基地,一支山东商队前来执行采购珠蚌的订单。
没有水体污染,工人无需做防臭措施。经过几天的打捞作业,一批通过自动化管网式养殖技术培育而成的5万只河蚌被运往了山东济宁,将供景区游客现场开蚌取珠。
作为国内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绍兴诸暨市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3%,2018年产值达到102.46亿元。
然而,由于当地养殖户曾过度依赖有机肥直接投放河道这种粗放的养殖方式,一度造成产出的珍珠与水域环境均黯淡无光。
“2017年诸暨出台了史上最严淡水珍珠‘禁养令’,不少养殖户开始加强数字技术在珠蚌养殖环节的深度应用,寻求新的生态养殖之路。”诸暨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马高峰介绍说,目前智能养殖、生态环保型的养殖模式日趋完善,当地的珍珠产业和水域环境得以越发绽放光泽。
从源头治污,精准投喂营养餐
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的池塘水色泾渭分明,窒息而死的鱼类葬身在大面积藻类漂浮物中——在清湖农业珍珠养殖基地,摆放着该水域4年前的水质资料图。
这与基地目前如寻常湖泊般的水质大相径庭。
据了解,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是将家禽粪便倒入水中,借这类有机物繁殖藻类,供珠蚌摄食。确切地讲,是繁藻的过程污染了水体。
浙江清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锋介绍,公司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技术团队,研发、扩培有益珠蚌生长的菌、藻、浮游生物,将繁藻过程搬到了室内。
“我们运用中科院自动化所开发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管理技术,在室内搭配好珠蚌的营养餐后,通过自动化管网、将事先培育好的藻类输送到每一只河蚌体内,而且可以根据河蚌的生长期以及季节、气温等因素实现‘精准投喂’。这就从根源上切断了污染。”郭伟锋说。
此外,为发挥珠蚌自身净水能力,他们基于物联网系统对水质及珠蚌摄食量的数据监测及算法优化报告,只给珠蚌投50%的饲料,留出一半饥饿空间。让珍珠蚌吞食水体中自然繁殖的藻类,实现珍珠养殖与水体净化的双赢。
“就数字化珍珠养殖技术而言,营养调配后自动投喂、配以对水体氨氮指标的监测等技术应用,这一设计考虑得很周到。”诸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2019年2月,诸暨市发布《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开始全面推进珍珠插种、研发设计等环节的数字化转型,重点突破对水体矿物质、微生物等指标的动态监测,实现数字治水全覆盖,争取到2021年,生态化养殖率达到100%。
“2016年,这项配套技术在山下湖珍珠养殖基地应用,用20吨特制营养液替代了传统养殖模式下100亩10万只蚌年投喂量的200吨有机肥。使基地水质一个月内从劣5类改善为3类水。”马高峰表示,该技术于2018年入选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系统15项“绿色发展好模式”之一,已在全省推广普及。
智能化,让碧水清波孕育出珠光宝气
据介绍,相比淡水养殖,海水珍珠对有机物、微量元素、矿物质的获取往往更为全面。虽然产量较低,但良品率高,所以价格高昂,始终在国际珠宝产业界占据主导地位。
“除了贝类品种,更多是养殖手段的问题。”郭伟锋介绍道,传统投肥模式是让珍珠生活在氮磷超标、“乌烟瘴气”的水体里,它的色泽光度自然有所欠缺。
相比海水珠而言,以前诸暨淡水珠,纵然高产但品质不高。为摆脱产业附加值低的尴尬局面,近年来诸暨全面推进珍珠产业“大转型、大提升”,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养殖新模式,改善生态的同时,也提高了珍珠产品附加值。
“通过滴灌养殖既能改善生长环境,也能保障珠蚌的营养摄入,从而提升它的品质,是研发这项技术的初衷。”郭伟锋告诉记者,公司基于当前室内藻类营养供应的技术能力,已将传统养殖模式下,最高亩均千只的养殖密度提升到3千只。并且,珍珠的整体圆度、亮度均有明显提升。
无独有偶,记者在浙江省佰瑞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企业采用工厂化养殖,通过将每批逐级扩培的500吨藻类营养液按需注入人工池的方式,试图将养料投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企业自主研发的自动养殖控制系统,可通过淡水珍珠养殖水域生态化调控,能自动进行数据分析、水质监测、养料投喂。”佰瑞拉办公室主任刘曙光表示,工业化养殖模式下,珠蚌的养殖密度可以达到传统的50倍以上。“同时,为定量的养殖密度设计定量的养殖用水,经过公司自造的废水处理装置,可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做到废水零排放。”
“两种养殖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扩培藻类进行投喂,均可大幅减少人工用量,缩短养殖周期,提升珍珠品质,在实现机器换人的同时达到设施增地。”马高峰说。当地还将全面扶持生态化养殖技术,保障在市域范围内养殖场尾水排放水质达到4类水以上的同时,逐步向外输出治水经验。
依托综合体,助推产业飞跃
“不管是清湖农业的人工智能生物靶向技术研究,还是佰瑞拉农业大数据控制系统工厂化养殖试验的成功,当地的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都起到了助推作用。”马高锋告诉记者,当地发挥综合体资源丰富、服务集成的优势,帮助了100余家相关企业实施数字化提升。
面对诸暨珍珠产业链延伸度不足、创新设计能力薄弱、销售模式单一等问题,如何实现从“百亿”向“千亿”的飞跃?当地政府、市场、企业均对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模式、新动能提出了迫切需求。
2018年初,诸暨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筹备建设。如今已投入建设资金3000余万元,建设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内设以珍珠研究、创意设计、检验检测、创新创业等为核心的七大中心,主要在养殖技术突破、珍珠材料延伸、珍珠衍生品开发等方面提供科技创新服务。
2019年以来,诸暨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聚焦珍珠产业短板、痛点,推动当地珍珠企业与哈工大、中国地质大学等共建院士工作站1家、研究机构12家,攻克了困扰产业多年的珍珠贵金属首饰和珍珠粉3D打印技术,以及研发出珍珠粉美白酵素胶囊、珍珠复合材料等衍生产品。
据介绍,针对珠宝设计、检测的需求,该综合体引进了15个国内外新锐设计师团队,并建立了NGTC国检中心诸暨实验室,购置X射线衍射仪等专业仪器设备。目前,已拥有检测相关人员30余名,共检测产品数万件,旨在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港。
为捕捉时下直播销售的红利,诸暨珍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淘宝官方签约设置珠宝行业直播基地,目前已有120多家淘宝直播商家入驻。2019年“6·18”活动最高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单月销售额破2亿元。
“从一只河蚌,到一颗珠宝,综合体融合了一产养殖、二产加工、三产销售的方方面面。”马高峰表示,科技局也将持续助力综合体拓展产业创新服务的内涵与功能,加快当地珍珠产业完成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