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23日 星期四
井冈山神山村:不一样的神山 不一样的人
——回访总书记挂念的那些地方(五)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肖 颖 本报记者 寇 勇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大人上青天”,1月18日适逢小年,年近七旬的左秀发老爷子一大早祭完灶神便笑呵呵地出门晨练,“我身体不好有哮喘,一直要吃药,现在政府的医疗政策好,药费基本不用自己花钱,儿子们也有出息了,我是越活越有劲!”

    “可不是嘛,以前他普通话都不会讲,总书记来了之后天天晚上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现在跟游客们聊起来一套一套的,精神头大不一样了嘞!”旁边的村民打趣道。

    在大山深处的神山村,蜿蜒整洁的水泥路旁有一堵引人注目的“笑脸墙”。三米见方的墙壁上,贴满了村民们喜笑颜开的照片。村支书彭展阳说,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不一样的“脱贫”故事。

    神山村位于井冈山市黄洋界下的山旮旯里,山多田少,交通闭塞,曾是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54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便达21户,被人们戏称为“麻雀飞过不落地,挑夫进村不伸手”。

    日子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那一年开春,井冈山市组织3000名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大会战”,江西省科技特派团井冈山果业团的专家们也来到了神山村。经过规划,村里先后成立了茶叶、黄桃专业合作社,并积极探索“产业+旅游+扶贫”的模式。

    2016年2月2日,也是南方小年之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神山村,与村民们促膝谈心,做出了“井冈山要在脱贫攻坚中作示范、带好头”的重要指示和“在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的殷切嘱托。

    “精准扶贫大会战”和总书记的到访,使曾经“穷怕了”的左秀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未来。根据“基地合作社示范+贫困户优先+户户参与”的扶贫思路,通过市县乡产业扶持、部门筹集、社会捐助的方式,全村21户贫困户以每户2.2万元的股金加入专业合作社,按本金逐年递增分红比例,从而把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牢牢拴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实现长期增收致富。

    村支委赖志成扳着指头说,短短几年间,全村从无到有,先后开发出200亩茶园、460亩黄桃园和30亩雷竹园,在专家技术指导和公司联营支持下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累计为贫困户发放分红逾20万元。

    “对内多业并举齐步前进,对外融入井冈山全域旅游大格局,这条路算是走对了!”驻村帮扶干部李燕平说。

    在科特派专家的指导下,左秀发的大儿子左香云从捣鼓简单的竹制品,到注册商标批量生产“神山竹酒”,月营业额逐步攀升至数万元。小儿子左春仁也凭着一手木雕手艺做起了旅游工艺品,加上家门口的“打糍粑”游客体验和妻子胡艳霞办的农家乐,日子越来越红火。

    今年44岁的彭德良家门口,挂着“神山村绿韵茶叶专业合作社”和“井冈山红茶业有限公司神山基地”的招牌,堂屋内售货架上整齐排放着十多种包装精美的茶叶产品。他曾经是村里出名的蓝卡贫困户,为此不得不抛家别子在外打工十余年,他自嘲为“不堪回首的流浪日子”。在接待游客的空隙,彭德良小心翼翼地拿出“股权证”算了笔账:去年股金分红、茶叶代销提成和土地流转等等,年纯收入不低于6万元。“收入有保障了,还去流浪干什么!”他笑嘻嘻地说。

    在村西边山坡上的张成德家,女主人彭夏英在忙着准备乔迁新居。“过去分家时,三双筷子、三个碗、一箩谷子就是全部家当,后来老公被砸伤了脚,干不了重活,我自己又不小心摔伤做了大手术,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彭夏英说。

    在扶贫加扶智、输血变造血的政策支持下,2016年,彭夏英率先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她说,随着通往村里公路的改善和环境整治的大幅提升,风光秀美的神山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饭店一年收入10万不成问题,加上合作社分红,腰包也越来越鼓了。”她的喜悦溢于言表。

    彭展阳介绍,家乡的大好形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壮劳力返乡创业,过去仅有30余名老弱病残留守的村庄,如今在外打工的不足30人。全村几乎家家户户开办了餐饮住宿、民宿体验、土特产销售等,最近,村口的振兴学院也建成了,发展红色旅游培训有了更为扎实的载体。

    “村里发展了,年轻人都回来了,年轻人回来了,村里肯定会发展得更好!”老支书彭水生说。

    摘去了贫困帽子的神山村,扶贫故事俯拾皆是,富裕的未来正在描绘。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