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评天下
信息化建设是军队现代化的基石。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在完善指挥控制、提升态势感知、增强装备效能等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未来战场的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细节处也会起到关键影响。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军正将网络技术服务于更好地开展战场救护,这生动诠释了网络科技在未来战场的全方位功能。
事实上,美军战场救护新技术的项目名为“医疗自动统一播送系统”(MEDHUB),它是一套自动化的电子医疗信息记录和传输系统。当战场出现伤病员需送后方救治时,该系统能利用士兵身着的可穿戴传感设备,准确记录伤病员的重要体征信息,并通过安全的无线连接将这些信息实时发送到后方医疗机构。听着简单的无线连接事实上在战场上有着大作用。对前方医护人员而言,这套信息化系统解放了他们的双手,使他们无需在繁忙的救治照料任务之下,再腾出精力进行手动信息记录和无线电呼叫,甚至日常的伤病员护理报告都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而对后方待命的医疗机构来说,这意味着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的医疗信息传送。正在运送途中的伤病员信息将显示在后方医院的大型屏幕上,人员数量、伤病情况、轻重缓急等信息一目了然,医护人员进行提早伤检分类和其他准备工作的针对性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信息方面,同样得到提升的还有对伤员抵达时间的准确判断。依靠系统中的导航定位功能,更精确的送达时间有助于实现战场救护到后方救治的无缝衔接。
信息更准确、时间更精准或许只是改进千头万绪的庞大作战体系的一小步,但却是关乎每个士兵生死存亡的一大步。医疗如战场,救治如战斗。迅速、准确的战场救护,直接关系到挽救伤员生命、恢复部队战斗力、巩固战斗意志。一线救治的时效性在战场救援领域越来越突出,“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成为战场救治的重要法则。能够节约哪怕一分钟时间,就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网络信息技术无疑将为争分夺秒的战场救护工作带来福音。未来战场上,电影《血战钢锯岭》中那名医护兵凭一己之力来回奔波救人、却仍显力不从心的场景或许越来越罕见,取而代之的将是网络信息体系支撑下的智慧医疗、精准救护。
提升战场救护效率,只是美军不断推进后勤保障信息化的冰山一角。战争形态越发展,作战对后勤的依赖性越大。后勤建设已经日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打现代战争,后勤必须先到位、后收场、全程用,必须快速响应、全维参战、精确保障。
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速发展,各国军队都在积极利用前沿技术带来的机遇,推动后勤建设变革。无论是美军的“感知与反应后勤”“联合后勤”,还是俄军的“一体化集约化后勤”,都是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依托,打通作战单元和保障单元之间的信息链路,为后勤保障活动提速增效。例如,美军把大量庞杂的后勤信息系统逐步整合纳入其全球作战保障系统,并推进末端要素入网,包括将补给物资贴上射频识别标签、在运输车辆上安装定位通信系统、使用嵌入式微电子系统监控装备运行状态等。通过系统整合和要素联网产生的海量大数据,能够准确测算不同时期部队各项物资消耗及装备维护保养等情况,从而破解后勤保障中供需不匹配、难对接的“需求迷雾”,实现高效精准保障。
2019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发布“LogX”项目,计划用三年多时间,进一步将上述后勤信息整合至统一的“云端”平台,使得供给完全依据作战人员的实时需求,维护完全依据装备的实时态势,并能提前预判各项保障需求的未来走势。当前,我军也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联勤”“大数据联勤”“智能联勤”发展,以信息主导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从军队网上采购平台不断完善,到被装发放实现“私人订制”,这些创新举措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起随时响应、快速传输、精准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后勤体系。
战场救护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折射出后勤保障体系的革命性重塑,更透露着未来战争的理念变革。一是突出信息优势。现代作战体系实质上就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网络信息系统是这一体系的中心,通过网络把由装备到物资的各种作战资源联结起来。但信息优势绝不是简单地来自要素联网和数据生产,更重要的则是驾驭信息的能力。谁拥有更强算力和更优算法,谁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予取予求,谁才能更好地将信息转变为战斗力。美军于2017年组建“算法战跨职能小组”,就是要通过“战争算法”关键技术的研究,实现信息、算法与算力的有机融合。二是强调速度至上。冷兵器和机械化战争时代通常是“大吃小”“多吃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则是“快吃慢”。不管是医疗战线的“黄金一小时”,还是空天领域的高超声速,速度的提升已越来越紧密地与任务目标的达成联系在一起。争夺时间优势,提高反应速度,将成为未来战争制胜的重要法则。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兴起,“以快制胜”将必然要求“自主制胜”。自主感知战场态势、自主规划行动任务、自主开展体系协同,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将对作战、保障、决策等各个环节产生革命性影响。三是回归人文关怀。在战争制胜问题上,人是决定因素,这一条永远不会变。
同样,战争的终极关怀也只能是人。虽然暴力性残酷性始终与战争相伴随,但从战场救护的精益求精,到物资保障的个性化服务,科技进步的军事应用总是在细节处闪烁着人文主义情怀。无论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活生生的人,终究是战争舞台的“主人公”。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