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7日 星期二
常州加速发展高职教育 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余 磊 陈 翼 本报记者 过国忠

    1月5日,江苏常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韩九云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高水平学校建设推进会上说:“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动,加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常州是我国现代制造业名城。近年来,常州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亿元,增长5.3%;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50亿元,增长7%左右,人均GDP突破2.3万美元。

    在韩九云看来,常州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崛起,以及工业经济的稳步增长,离不开常州高等职业教育的助力,培养出了大批复合型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地方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在国内职业教育领域,有着“职业教育发展看江苏,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看常州”之说。目前,仅常州科教城就集聚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高职学校。其中,有3所学校列入首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如今,职业教育已成为常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常州科教城是全市“创新之核”。去年以来,常州科教城明确把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常州未来产业培育的主攻方向,充分利用高职先发优势,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提升先进制造技术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提供了有力支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沈琳介绍,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技术,依靠常州全国智能制造名城、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江苏省及常州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类专业为主体、制造业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

    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吴访升看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更是提升高职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发起成立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现代焊接职教集团,并共建了智能焊接集成实践平台、检验检测公共实训平台、中检科常州协同创新中心、京东校园实训中心等一批产学研创培用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去年,国家从宏观政策层面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百万人”计划,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挥重点高职院校资源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为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社会人员敞开高职教育“大门”,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助力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我们针对不同生源群体,创新设置了产业工匠学院,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或订单式培养,分专业、分类别制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校本学分银行,做到‘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同校同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周勇说,去年,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6大专业,首批面向社会招生近400名。

    用韩九云的话来说:“常州科教城的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特别是能够紧紧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大力提升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合力把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江苏特色’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正在为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新经验,为中国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发展树立新标杆。”

    (科技日报常州1月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