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聊装备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近日透露,俄武装力量已完成“佩雷斯维特”激光武器系统的部署,其已在俄战略火箭军5个导弹师的阵地进入战斗执勤。
“虽然俄罗斯并没有公布其具体参数和性能,但从目前各方面的有限信息和外观照片来分析,‘佩雷斯维特’应该是一款车载近程防空系统,有些类似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曾创下单光束功率世界纪录的60千瓦级车载激光武器系统。不过,‘佩雷斯维特’的进展可能更快一些,因为现在其已正式服役,表明它满足了实战要求。”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王群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佩雷斯维特”的功率大小没有公布,射程和杀伤力到底是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大还是小都尚难判断。但“佩雷斯维特”的作战目标可能还是主要用来对付低空低速的小型目标,比如无人机和射弹(迫击炮弹、火箭弹)以及光电制导的导弹等,或者再加上亚音速巡航导弹。
当前有看法认为“佩雷斯维特”是在俄战略火箭军内部署,并且有媒体称它能拦截战略导弹还能打卫星,作战能力非常强悍,明确说它是一款战略型激光武器。
如果它是一款战略型激光武器的话,似乎可把它和美国曾经研制的机载激光器(ABL)系统做个比较。1996年11月正式启动的ABL,旨在作为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拦截和摧毁助推段的战略弹道导弹,它将大型激光武器系统安装在经过改装的波音747-400F飞机上。
对这种看法,王群并不认同。
“不能说‘佩雷斯维特’配属到战略火箭军,它就是战略型武器。”王群指出,“况且,从‘佩雷斯维特’的架势,还看不出它有长距离攻击目标的能力和效率,拦截战略导弹和摧毁卫星不知从何谈起。按照俄罗斯的说法,‘佩雷斯维特’将为战略导弹打‘运动战’提供掩护。由此看来,它的用途主要就是对空防御,保卫战略导弹部队,以软杀伤或硬摧毁的方式毁伤目标。”比如对付无人机,它能以烧穿的方式进行硬摧毁;而对付光电制导的导弹,则通过干扰或损坏其导引头,对其“致盲”或损伤。显然,“佩雷斯维特”并非是一款战略型激光武器。
再看看个头,ABL重达80多吨,尽管波音747飞机可以搭载它,但在陆地上,要用车装上这样的大家伙,那就没有什么机动性和实用性可言了,所以ABL也远未达到实战要求。以目前的技术,车载激光武器要达到ABL那样的兆瓦级功率,体积重量的增加难以想象,显然更不现实。王群认为:“‘佩雷斯维特’为俄战略导弹服务,是对传统对空防御手段的很好补充,有利于加强野战环境下的对空防御,特别应对低空无人机的袭击,这方面传统防空系统效率不高,能力也不够强。”
那么,“佩雷斯维特”激光武器就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了吗?
从俄罗斯有关方面透露的少量信息分析,其供电系统有很大不同。“佩雷斯维特”电源配置的可能是小型核装置。激光武器对能源(电力)需求很高,目前它采用的电源体积重量太重,效率不高,导致它功率不大,发射间隔过长,影响了其实战能力的大幅提升。激光武器能用核装置稳定和高效供电,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可能将是革命性的。“应该说,‘佩雷斯维特’采用小型核装置供电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俄罗斯在小型核装置的研究方面已有了一定积累,比如其早期的核动力卫星,近期推出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以及‘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它们都与小型核装置有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算是‘佩雷斯维特’的一大亮点。”王群说。
其实,苏联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制激光武器,1975年其地基激光武器就曾多次对过境的美国侦察卫星进行过照射,使其“致盲”或失效。苏联也研究过类似ABL这样的机载激光武器,即以伊尔-76为基础发展的A-60(现在的A-60SE)激光试验平台。但和ABL相比,其主要是对付空中目标和空间卫星,而不是战略导弹。苏联也曾开发过反卫星的星载激光武器,即将激光武器搭载在卫星上。
虽然俄罗斯在激光武器上确实有长期的技术积累,但由于激光武器目前依然存在不少短板,比如体积重量偏大,供电需求高,输出功率不足,发射间隔过长,光束控制难度大,受环境影响较严重,战场适应性不强等等,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其激光武器发展都比较慢;到现在50多年了,才有激光武器系统入役,而且实战性并不强。“因此,比起现有武器系统,激光武器系统总体还只能是一个补充或起配角作用。”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