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1月06日 星期一
知行并进 智造未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的基础与路径

■广 告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常州机电)作为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之一,已正式跨入国家“双高计划”建设时代。

    常州机电坐落于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的长三角地区,始终秉承“以人为本,崇尚技术,开放共享,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根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力争建设成为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卓越水平、一流声誉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学校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等荣誉。

    “学校面向国家‘双高计划’,围绕‘知行并进,智造未来’的理念和思路,启动了新一轮高水平发展。”常州机电党委书记曹根基说,“知行并进”指引发展战略,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办学治校”独具特色的校训精神;二是“产教融合”独具特色的价值追求;三是“三教改革”独具特色的路径选择。“智造未来”绘写发展愿景,也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智慧创造师生的未来,建成善教乐学之家;二是融创赋能智造的未来,建成产教融合之园;三是智能造就学校的未来,建成特高学校之范。

    坚持“党建统领”,打造铸魂育人大格局

    “学校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实施党委党建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固本强基、党员意识唤醒‘三大工程’,构建起系统性学习制度、建立党建工作考核体系。”曹根基说,制定实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

    常州机电校长沈琳介绍,面向“双高计划”,学校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区域产业、师生幸福”为主旨,以政治统领和价值引领为主轴,以党的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双融合”为主线,建设“十大育人体系”,搭建三大育人平台,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实施“责任党建、融合党建、精准党建”三大党建工程,以党建带群团,发挥工会职能,实现共青团改革和学生会组织建设,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党建和意识形态责任体系,为高水平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集群高水平特色智能制造专业群

    高职教育如何走向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高质量?

    “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技术,主动对接江苏省及常州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形成了‘装备制造业类专业为主体、制造业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特色鲜明的专业格局。”沈琳说。

    沈琳介绍,今后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高度契合,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建立调优、调高、调宽专业群建设机制,着力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等6个专业群,形成对接智能制造产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支撑和引领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融创“内园外站”,构筑产教融合命运共同体

    常州机电 “依托‘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办学资源,构建了‘四方三层、内园外站、共建共赢’校企合作模式。”沈琳说,牵头成立了5个职教集团、联盟,建立398家校外实训基地、11个“厂中校”、38个双师基地。

    常州机电未来将围绕“双高计划”,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教园”,校企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和“共享工厂”,建设一批应用技术中心、“i创”创客空间,成为资源集聚的磁场、技术积累的引擎、创新创业的平台、文化传承的沃土、教师发展的熔炉、人才培养的阵地。

    智汇“机电工匠”,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素质与能力融合培养为路径,校企协同开发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融合‘能力素养集’,重构了以学习项目为载体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形成了基于全人格育人理念的课程教学模式。”曹根基说。

    曹根基介绍,围绕“双高计划”建设工作,学校要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重构人才培养新生态,创新“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育训模式改革。共建岗位实境的智慧教学空间,打造跨专业跨课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进“三教改革”,建立全过程显性考核体系,营造“知行·智汇”学校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行“标准主导、品牌塑造”建设计划,践行“1+X证书”制度。主持研制智能制造专业群相关标准,开发资源培训包,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基地,探索多元人才培养路径。

    聚力“技术服务”,促进高水平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

    沈琳介绍,学校融合“平台、团队、制度”,实施校企、校地、校校协同战略,集聚多方资源,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由社会培训项目团队和科研团队组成的社会服务团队,构建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与反哺机制,建立健全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支撑体系。近5年来,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到账经费9358万元。

    围绕“双高计划”建设工作,学校将构建服务供给与转化“项目库”,提供“菜单式”技术服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教师培训基地,组建“跨界混编”科技创新服务团队,设立一批示范智能工程,助力常州特色小镇建设;成立常州机电技师学院,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建设社区教育“大学堂”,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深化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学校构筑‘双向互融、开放共享’多元化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在中外多元合作办学、海外学院建设、国际企业订单培养、师生国际交流、国际化技术培训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沈琳说。

    尤其在实践“中德胡格教学模式”上,招收“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国家留学生,成立了机电—亚龙国际师资培训中心、常州机电—安川机器人培训中心、常州机电—德龙镍业印尼学院、常州机电—巴基斯坦NUTECH机电技术创新中心等,开展国际师资培育、订单培养、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未来5年,常州机电将打造智能制造国际服务平台,集聚境内外智能装备企业、高校、协会等,共建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国际化教学资源开发中心、国际技术创新与运营服务中心、鲁班工坊研究中心。此外,推进标准领引、团队领航、人才领英、工坊领跑、技术领新、资源领学“六领工程”,构建“一核六领”国际合作模式。

    “知行并进,智造未来”,“这是学校站在‘双高计划’开端的历史时刻,继承传统、开创未来所做出的关键定位。”曹根基说,学校将确定竞争战略,找准关键举措,塑造核心能力,建设“智慧教伴+智慧学伴+智慧伙伴”的智慧校园,增强治理能力,提升管理效能,赢得未来竞争,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常机电方案”,建成具有领军地位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陈翼 余磊) 

    (数据来源: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