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陈能宽:不远万里听“反调”
图片制作:王小龙

弘扬科学家精神·大家小事

本报记者 陈 瑜

    1987年4月,64岁的陈能宽迎来科学生涯中的第二次转折,出任原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首任首席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曾说过,在863计划的15个主题中,410主题讲起来最费口舌,也最难把握。

    强激光技术是一种高难度、长周期、前沿性的高科技项目,在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索研究时,它的技术与工程可行性问题与存在定理还有待验证。同时,它的发展还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如何把握住正确的路线和方向,不走或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这是摆在专家组面前的重要课题。

    陈能宽给410主题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在初期不明朗的阶段,他鼓励科学论证、百家争鸣,倡议“红队”“蓝队”两队科学对弈,并非常注重对国外技术情报资料的分析研究,特别是美苏的一些动态。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界对星球大战计划信心十足,认为用激光把导弹打下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哈佛大学的化学系主任鲍勃·阿盖恩教授却反对这种看法,他认为靠激光(化学激光)把导弹打下来不太可能,至少在一二十年内是不太可能的。

    当时,我国科学家也正在摸索,究竟是用哪一种激光器,发展哪一种关键技术。

    1987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科技委李幼平跟随陈能宽到美国访问。在参加一个材料科学会议时,两人顺路去哈佛大学,专门去找这位唱反调的教授。

    在等待的半个小时里,陈能宽和李幼平商量,考虑到自己不方便出面,让李幼平扮演一个提问者,自己担任翻译。

    鲍勃·阿盖恩的结论听起来当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陈能宽是个很认真和实事求是的人,回来以后如实做了汇报。

    这件事给李幼平一个深刻的体会:陈能宽是一个非常实事求是的人,他从来不附和别人。

    坦诚、实事求是,陈能宽的这个特质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虽然和“两弹一星”功勋朱光亚先生私交甚好,但曾经有一次,朱光亚提出某项建议,陈能宽考虑到现实情况不成熟,还不能做,于是果断表示反对。

    人物简介 陈能宽(1923—2016),著名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60年以后从事原子弹、氢弹及核武器的研制工作。1982年,其领导进行的“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获得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7年任原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首任首席科学家。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