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浙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445.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57%,与国内发达省市还有不小差距。经过长期研究后,我们发现,浙江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牛鼻子’在于扩大研发投入,需要超常规的力度、跨越式的速度来实现。”日前,浙江省科技厅规划处处长姚礼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不久前,浙江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浙江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2年浙江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总量突破247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据悉,2019年浙江省研发投入预计超过1600亿元,明年还将在R&D经费年均增长约14%的基础上,再新增70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为创新驱动发展积蓄后劲。
做强主力部队,培育创新型企业
从2010年的2.44亿元,到今年前三季度的40.07亿元,作为国内视频感知龙头企业的海康威视,研发投入10年间增长接近20倍。这是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的一个缩影。
企业是浙江省研发投入活动的主体,本次行动计划将通过建设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等方式促进企业研发活动的扩面和强度提升。
据了解,浙江将开展百家高校院所和创新载体、千名科技人员和团队,服务万家科技型企业活动。同时激励企业加快建设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协同上下游企业和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扩大有效研发投入,力争到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30%以上。
“十三五”以来,浙江省高校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以年均2800家、8900家的速度高速增加,积蓄了较强的研发后劲。此外,浙江省正全面推广“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以全面落实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现已上线16900多家企业。
目前,浙江省正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倍增”行动,落实科技型企业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到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分别达6万家、2万家,创新型领军企业达100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以上、R&D活动企业占比达50%以上。
优化投入结构,鼓励产学研协同
随着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北航杭州研究院、中法航空大学等一批新设立的高水平大学和新型研发机构逐步进入实质性运行,为浙江加大研发投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行动方案》中提出,要把浙江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投入、创新绩效等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和科技资源分配、绩效评价考核等工作的重要指标。
去年浙江高校和科研机构R&D经费分别为72.4亿元和47.4亿元,从全省研发投入结构看,相对投入不足。补齐高校院所投入短板的同时,浙江还注重引导加大有效研发投入,通过推广“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等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激励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浙江省对横向科研项目到位经费达到300万元的,经认定可视同省重点研发项目。
此外,浙江还鼓励公立医院建立独立法人研究机构,扩展研发投入渠道,对科研院所开展中长期绩效评价改革试点,对研发投入提升明显的科研院所在科研条件、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以此力争全省高校、科研院所的R&D经费年均增长分别达15%和20%以上。
撬动金融资本,研发投入视同亩均税收
2018年全县R&D经费投入15.6亿元,占GDP比重突破3.0%,从浙江省内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9位……浙江德清县的创新破难之举,激励浙江省开展研发投入专项提升的同时,也显露出一项弊病。
“需要正视的是, R&D经费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设区市仅4个,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姚礼敏看来,《行动方案》指出各级财政可通过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优化投入方式,确保来源于政府资金的R&D经费比例逐年提高,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各地因高校院所、企业分布不均等因素造成的制约。
此外,浙江省鼓励各地区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研发,发挥各级各类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促进银企联动、投贷结合,推进各类财政性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力度。同时,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优质企业发债提供担保,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优化债务融资机制。
“我们会引导市、县(区)政府在‘亩均论英雄’评价中,加大研发投入权重,将研发投入视同亩均税收。”姚礼敏表示,浙江要完成这一研发投入专项行动,关键要充分发挥市县政府引导激励作用,确保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增强攻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