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霞
那个关于“保温杯泡枸杞”的段子,国人定不陌生。
是的,小枸杞蕴含大健康。
600余年人工种植历史,60多个自主品牌,目前综合产值88亿元,区域品牌价值172.88亿元。在我国“枸杞之乡”宁夏中宁县,得黄河穿境而过之利,小小红果已发展成支柱产业。
然而,精深加工技术相对缺乏,多样化产品较少,品牌建设仍需加强……这些无法回避的短板无一不制约着它的发展。
向科技要附加值!县委、县政府一锤定音。
12月10日、11日,在中国中药协会的支持下,宁夏中宁枸杞产业科技创新大会隆重举办,旨在促进各种创新要素有序流动、融合共享,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原动力。
大会现场,三个身影引人注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夏佳文、法国国家药学科学院院士郁彭,无一不是业界“大咖”。
“我研究枸杞对视网膜神经的保护已经好多年了。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西药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案,我发现中宁枸杞的提取物特别是枸杞多糖,在这方面功效明显。”苏国辉如是说。
这位一直从事哺乳动物视觉系的发育、可塑性及再生研究的科学家,和宁夏枸杞渊源深厚。
就在12月9日,他的团队与宁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枸杞红素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机制研究”,作为2016年自治区重大项目“枸杞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中的4个课题之一,顺利通过宁夏科技厅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这一回,苏国辉还被宁夏中宁枸杞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宁枸杞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名誉主任。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赖之以强,企业增效赖之以赢,茨农增收赖之以好。
深谙此道的杞乡人,近年来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枸杞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出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六位一体”的现代化枸杞全产业链,中宁枸杞成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红色名片”。
要创新,更要协同创新。
2018年,在中宁县委、县政府的倡议与指导下,这家国内县级城市中第一家由专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与政府合作成立的产业研究院成立。
通过签约合作实验室的方式,中宁枸杞研究院实现了高端人才的柔性引进和高新技术的精准开发应用。现已吸纳覆盖全产业链的理事单位107家,开发出机能性食品、化妆品、枸杞专用植物增效剂等5个系列20余种产品,共申报发明专利24项,获专利独占许可权益4项。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中宁人做大做强枸杞产业的脚步并不止于此。
此次,他们又邀请枸杞产业领域苏国辉、路福平、曹有龙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和技术转移转化专家组成中宁枸杞研究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对研究院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布局、重大项目实施等给予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同时,宁夏红枸杞产业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枸杞酒优良酿酒菌种选育及应用研究等15个合作项目及16个合作实验室签约。
“进入新时代,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新思维!”中宁枸杞研究院院长乔长晟称。
而苏国辉的“野心”更大。
他说,枸杞品质好不好,最终依赖于临床试验结果。他建议中宁县委、县政府,今后多投入资金推广不同类枸杞产品进行临床研究,让品牌认可度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这将该县枸杞产业“走出去战略”上升到了另一个维度。
(科技日报银川12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