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托夫·德费耶 译者:唐俊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字里行间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自来水。若停水过久,生存都可能受到威胁。供水如此重要,但真正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却并不算长。
中国城镇供水历史不过百余年,在1879年,旅顺通过向欧洲学习建立了第一座供水设施。然而,欧洲城市供水网络的兴建也不是很久远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很少有供水系统建设,有的人直接从河道取水或使用公用水井,有些人家有自用的水井。
为什么在18世纪,供水系统建设成为重要问题呢?因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密度激增,卫生医疗等类行业需要干净的水源,经历了黑死病与伦敦大火的欧洲大城市普遍意识到,原来古老的供水方式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阻碍了贸易和工业的扩张,供水自动化迫在眉睫,水利领域新技术的兴起则让这种愿望具有了实现的可能。
《君主与承包商》就是一本讲述国际大都市伦敦、纽约、巴黎供水变迁史的一部历史专著。作品以专业阐述为向度,以扎实的材料为基础,结合图表数据,既呈现了城市化在供水建设方面的一些共性,也呈现了三座城市各自的供水历史,其中得失迄今尤可借鉴。作者克里斯托夫·德费耶是法国经济学家,曾先后在法国环境部、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任职。
熟悉欧洲史的读者可能都知道,英国王室把经营特许权颁给一些商贾,大商人以王室为倚靠来经营拓展业务,双方结成了牢固的权力和金钱联盟,对于巩固君主制与发展重商主义起到了良好作用。这也是城市供水系统初建时期的方式。
伦敦成为令人羡慕的城市先驱,经常被视作供水发展进步的样板。16世纪末,伦敦已经实施了水源供应和分配的公共系统,在大约200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区域扩展,并最终取代了自给自足的取水方式。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主要负责这项业务的私营企业新河公司举步维艰,成本过高,初期投入巨大,盈利缓慢,技术无法达到要求,况且还要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观念习俗,有谁愿意花一大笔钱买并不到位的服务呢?
18世纪的一项重大创新是铁质管道普遍代替了木质管道,具有寿命更长、耐压、泄露更少、易于标准化这些优点,科技拓展了盈利的空间,伦敦的自来水公司陷入“战国”,这个过程暴露了供水私人经营的弊端,资本天然的逐利性与城市基建的公益性发生了矛盾。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穆勒有关供水自然垄断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环境卫生事件(比如泰晤士河散发恶臭)频发与国家监管的不断深化、“市政社会主义”的号召日益深入人心,伦敦的私营自来水公司最终难逃政府收购的命运。1902年的《大都会自来水法案》通过财务补偿将8家自来水公司的资产转移到政府机构名下。
美国的供水系统最早也由私营公司负责,但其辉煌只持续了19世纪初的几十年,美国大部分城市的市政服务部门就自主建设了供水设施,并且不惜重金使之成为19世纪最昂贵的投资,而回报也是巨大的,纽约在20世纪初取代伦敦成为更有活力的大都市。法国起初也与英国类似。在君主的授命下,巴黎的工程师整理出完成工程需要的价格清单,然后由私人承包商完成,并将其公布给潜在私人客户。与众不同的是,巴黎的自来水公司后来没有收归国有。在20世纪,地方当局仍以公共服务特许权的方式授权部分服务,可以参与供水网络开发和部署的决策与实施,因为法国公共服务模式的完善程度与监控程度是非常高的。
这部作品也展示了自来水公司领导人的作风和不同的境遇,他们的魄力和胸襟促成了各项伟业的成就,他们的狭隘与贪婪则阻挡了进步的路途,企业精神与企业家人格在今天仍然是时代风貌的构成。欧仁·奥斯曼在拿破仑三世在位时所实施的法国规模最大的都市规划项目,展示了行政力量的雷厉风行。作品更展示了供水系统的“天然垄断性”对于国家与地方政策事务、公共健康事业等方面的内在逻辑与制度建设的要求。怎样让供水这个引擎更加良好地运转,依然是我们当前城市化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