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阿琼”主战坦克 |
军评天下
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国防部近日批准了印度陆军最新一轮的坦克采购计划。按照计划,印度陆军将采购464辆“毗湿摩”主战坦克(即俄罗斯T-90S主战坦克的印度授权版),总价值2000亿卢比(约合28亿美元),坦克的生产工作将由印度金奈市的阿瓦迪重型车辆制造厂承担,如果一切顺利,这批装备将在4年内交付。
不出意外,这则普通的消息再次在印度网络上引起了部分网民的不满。有印度网民认为,印度国产“阿琼”主战坦克在火力、防护、机动方面都比俄罗斯的T-90S有着更加优越的表现。
从爱国情感出发,不难理解印度网民对国产主战坦克的期待,然而情感毕竟不能代替理智,从现实角度考虑,印度军方采购T-90S的决定有其自身的逻辑。
一直以来,“阿琼”坦克都是以一个问题缠身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的,首当其中的就是价格问题。从1974年3月开始研制,到2004年第一辆量产型“阿琼”MK1交付印度军队,在其漫长的研制过程中,“阿琼”的研制经费一路高歌猛进,在最初的1.55亿卢比(折合当时的360万美元)的基础上不断追加,到2004年项目总投资已经飙升到35亿美元,几乎是第一次拨款的100倍,坦克的单价上涨到470万美元,几乎与美国的M1A1持平。目前,“阿琼”的单价则已经超过800万美元,不断向着1000万美元大关逼近。
除了价格原因,堪忧的质量也使“阿琼”广受诟病。以坦克的“心脏”——发动机为例,鉴于印度国产发动机力有不逮,“阿琼”只好采用德国MTU公司的柴油发动机作为替换,为达到最佳效果,印度要求德国MTU公司将额定功率只有830马力的发动机强行“超频”,提升到1400马力,结果,“阿琼”的发动机故障率居高不下,患上了“心脏病”。此外,“阿琼”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悬挂问题、火炮问题、装甲问题、重量问题等等。
对于国产主战坦克,印度本是充满期待的。“阿琼”设计之初对标的是“豹2”坦克,要求在彻底国产化的基础上拥有超越“豹2”的性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阿琼”的期待变成了失望。根据计划安排,“印度豹”(计划之初“阿琼”的名称)应在1984年底之前完成12辆样车的生产,在80年代中后期实现量产和服役。但直到1984年3月,首批两辆样车才下线,虽然只比计划晚几个月,但资金的耗费却比计划多出一倍。此后,“阿琼”开启了问题模式,技术问题频发,经费持续超标,研制周期拉长,列装时间遥遥无期。
在重重困难面前,印度是有过努力的。除了不断追加研究经费之外,政府还要求印度军方给“阿琼”开后门,重新颁发技术标准,降低相关技术要求。为了扶持“阿琼”项目,印度政府甚至不顾军方的反对,在1999年以每辆高达235万美元的价格生产了124辆“阿琼”MK1坦克,这个价格高于俄罗斯T90坦克单价。然而,即使有政府的强力支持,“阿琼”依然问题不断,其第一辆量产型直到2004年才交付印度军队,并且故障率奇高,无法作战。
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在紧迫的现实面前,印度军方最终选择了放弃。1991年,印度陆军参谋长要求中止整个“阿琼”计划,被政府拒绝。此后,印度军方对“阿琼”的抵制有增无减,认为这款坦克“不适宜上战场”,印度陆军更是忍无可忍,公开称“阿琼”是“白象”,暗指“阿琼”是“无用的累赘”……“阿琼”就这样一步步跌下了神坛,成为印度的心结。
“阿琼”坦克的研发和装备历程只不过是印度武器装备国产化的一个缩影。除了主战坦克,印度还在飞行器、水面舰艇等领域不断寻求突破,代表性的武器包括LCA战斗机和“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等等。与“阿琼”类似,这些国产化武器装备的开发都经历了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且一直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在关键技术上,印度的国产化水平依然让外界生疑。
印度的国产之路历经坎坷,一直很难实现印产装备稳定高质量的突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印度政府的执行力和国家战略运筹。政治上,印度不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去助力国产化目标的实现。在国家战略规划上,印度没能根据国家工业基础实际情况制定发展目标。
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军方依然不太不可能如印度网友所期待的那样,站在支持本土货的角度上大量采购“阿琼”。印度武器装备国产化依然前路漫漫,“阿琼”们依然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本版图片除标注外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