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南房山区,沿着秀美的108国道蜿蜒而上,在1200米的海拔上,有一处松林覆盖率68.9%、绿化率87.2%、鸟语花香的网红避暑胜地——京西“小西藏”。两处松林下的蘑菇园基地依建于此,纯天然全绿色环境中生长的多品种蘑菇,成就了这里特有的餐桌美食——蘑菇宴。
有谁曾想到,此前这里是有名的“煤炭村”,随着煤窑全面关停,东村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通过房山种植业服务中心牵线,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东村建立了技术支撑关系,该院食用菌团队先后为基地筛选出适宜的食用菌优良品种,并示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栽培方法和加工技术。如今,东村林下食用菌基地已成为北京山区林地食用菌的重要示范基地。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党组书记吴宝新说,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冲刺阶段”,乡村振兴战略也同步提上议程。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如何实现真正脱贫,不再返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
进村入户,带来美丽乡村蓝图
今年7月,北京市启动了“千名干部科技人员进千村入万户”活动,为农民群众解决田间地头的实际困难。
“作为首批对接单位,我们院对接了229个村,其中有3个‘第一书记’挂职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处长秦向阳介绍说,“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一些地区还存在科技服务资源不足、长效性差的问题。”
为此,该院从实际需求出发,采取产业摸底、规划引领的方式进行引导,为当地量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延庆四海镇,黄丛林研究员带领花卉研发团队,采取“科研单位+合作社+低收入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茶菊产业,帮助菜食河、前山、王顺沟等村1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在密云冯家峪镇,派遣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蔡万涛带领西白莲峪村编制发布了《西白莲峪“美丽莲花”旅游发展控制性详规》,联合蔬菜中心、玉米中心的专家为西白莲峪村打造了“金瓜谷”,年收入近30多万元,为村增收打开了一条稳定渠道;在门头沟清水镇梁家庄,同样是扶贫干部的村第一书记张涛,积极打造梁家庄“乡村休闲旅游”“特色芦笋产业”,获得了村民的纷纷夸赞……
此外,该院还通过“双结双促”(即院直属各支部与低收入村支部结对子,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与低收入农户结亲戚,建立帮扶台账)、选派村第一书记“双百对接”(即百名专家服务队伍对接百个以上的亮点基地)等有力举措,在北京郊区低收入村建立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示示范基地,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截至2018年,该院已对接46个低收入村的科技帮扶工作,“双百对接”项目累计组织实施了323项,投入扶持资金3230万元,共展示示范蔬菜、畜禽、林果、水产新品种约450个,推广安全、生态、高产、高效、节水生产技术近200项,对接基地实现年均增产10%以上,增收节支超过了1亿元。
资源统筹,构建三大服务体系
在北京密云的深山中,时不时会看到成群结对的蜜蜂和密密麻麻的蜂箱,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这个拥有100多个蜜蜂养殖基地、80多个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蜂场以及若干个绿色蜂产品基地、授粉蜂繁育示范蜂场的“蜜蜂基地”远近闻名。
“有了专家的助力,我们做大做强蜜蜂产业就有了底气。目前,我们的蜂蜜年产达2000余吨,产值近5000万元。”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李定顺满怀信心。
2017年,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成为该院科技惠农行动计划“专家工作站”。
据了解,这样的“专家工作站”该院已建成11个,成了深入了解农业科技需求的信息收集站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政策宣讲的广播站,已累计示范新品种31个、推广配套技术28项、转化物化成果13项、核心区展示示范面积3.5万亩、辐射带动12万余亩。
依据地方不同需求,该院还分别建设了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试验站、北京科技小院、对接基地三个颇具特色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推广服务专家与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村、合作社、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立了“一帮一”“点对点”对接。“‘北京科技小院’建设的初衷,是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实现农业生产增收、资源利用高效与农民素养提高的目标,全面支撑推进乡村振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说。
探索实践,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北京京郊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农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优势,在对京郊低收入村进行精准帮扶的同时,也为加快推动京郊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做出不懈努力。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我院科技资源优势,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我院出台了《提升农业科技‘京郊篇’工作方案》。”院党组书记吴宝新介绍,一年来,围绕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支撑工程、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农村信息化助推工程、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工程、低收入村户科技帮扶工程和乡村振兴智库建设等,院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上百位北京农科专家,或就蜂产业发展、林下经济、专家工作站建设等与密云科委开展深入合作;或为延庆区14个乡村振兴试点村设计规划方案、培养领军人才;或与房山区积极开展农业综合服务试验站建设和田间学校及设施农业、中草药、食用菌、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的试点;或在海淀区就“一河十园”规划、物联网建设、林果种业、智慧农业等开展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李成贵说,“这是新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命题。如今,京郊科技助农工作已成‘星星之火’,乡村振兴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我们将通过写好京郊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添油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