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活性安徽:敢想快做 培育创新沃土
——安徽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滕继濮 吴长锋 实习记者 于紫月 

    编者按 锐意创新,蹄疾步稳。近日,科技日报采访组走进安徽这片创新沃土,聚焦江淮大地高质量发展,为读者还原一个“活性安徽”“刚性安徽”“灵性安徽”。

    骨子里的创新基因,让安徽有奇思妙想,有敢为人先之举。记者近日在安徽采访感受到,江淮大地的活性,就体现在产业规划、发展和管理方面,创新之举的落地生根及发挥作用上,这也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

    理念之活:从农药集中配送到创新集中交流

    安徽创新理念之活,从两个“第一”说起。

    黄山毛峰,清碧淡雅,为饮茶人的盏中佳品,产地正是风光绮丽的黄山市。这里亦是华东绿色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如何科学使用农药,呵护绿水青山和舌尖安全,让农产品的品质“配得上”山水的灵秀绝美,黄山人想到了集中配送。

    在农药集中配送中心,木架上码放整齐的农药瓶,全然没有记者印象中的“面目狰狞”,反倒是一排排洗发水的既视感。

    2015年10月,黄山市整合原有农资经销网络,在乡镇、村设立了468个基层网点。不仅实现了农药配送与技术服务的全覆盖,连采购、配送、标识、价格、管理、包装物回收处置和财政补贴,也全都统一。

    “这样做,在安徽是头一家。”胡宏说。他是安徽辉隆集团新安农资有限公司农药公司副总经理,该公司是通过公开招标被选定的配送主体。

    集中配送农药,从源头上扼住了销售和供应链,不仅规范了农药经营秩序,更压缩了中、高毒农药的使用空间。数据统计,黄山全市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率达80%,农药使用量比之前则下降约20%,仅回收的废弃物包装物就达3538万个。这使得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措施落地,距离安徽省人大代表提出该建议,才时隔一年。

    今年4月安徽创新馆开馆当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现场给安徽移动总经理钱力拨了一通电话,这是安徽省的第一次5G通话。但记者说的第二个“第一”不是这次通话,而是安徽创新馆。

    这座全国第一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由3个单体和3万平方米的地下室组成,1号馆汇聚创新成果展示,2号馆体现创新成果转化,3号馆致力创新成果服务。

    在创新馆,你可以看到最酷炫科技的集中展示,然而,它却不仅仅是用作科普的展馆。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集知识产权评价、交易、金融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李锦斌将其比作“知识产权交易的‘天猫商城’”。它构架起了安徽全产业链创新体系的大支点,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观念之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产业“聚变”

    远有收录于《邓小平文选》的傻子瓜子,近有“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干果似乎成了芜湖漂在历史长河上的浮标。

    但更让人读出芜湖创新观念之活的,是皖江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故事。

    1996年,工业基础薄弱的芜湖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将效益不错的白马山水泥厂并入海螺集团,条件是后者总部落户芜湖;用得来的3亿元,芜湖市又启动了我国最早的自主汽车品牌奇瑞。如今,海螺水泥是千亿级别的全球单一品牌水泥最大供应商,奇瑞则是民族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芜湖一招,不仅“从无到有”,还是“双核”。两大核心产业带动了配套产业的强劲发展,成为芜湖崛起的原动力。

    芜湖现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落户机器人企业120余家,产业领跑全国第一方阵。机器人产业的龙头,埃夫特智能装备公司,当年就是于奇瑞汽车身上拆下的“肋骨“——该公司原来制造的机器人只供应给奇瑞。

    埃夫特副总经理张帷,眼看着芜湖机器人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他认为这是“城市从顶层设计上,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

    顶层设计,超前布局。“汽车产业竞争激烈,配套产业也面临升级。”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来到芜湖的钮键这样表述眼中芜湖的高质量发展。2017年,芜湖市获批成为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经过建设,芜湖航空产业园已引进包括通用飞机、无人机及航空发动机、螺旋桨、复合材料、航电等近40个航空要素项目。而钮键任董事长的北航芜湖通航创新园,在2019年底也将投入使用。

    “从小做大”,目前芜湖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4个支柱产业不断迈向中高端,去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8.7%。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3个省级重大工程和专项。

    政策之活:激活人才、资金和市场“沉睡资源”

    今年,安徽大学靠着调剂过来的“周转编制”,陆续引进了60多名青年教师人才。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让这个安徽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尝到了甜头。安徽实施的这项制度,已经让22所本科高校,核增了“周转池”内的事业编制6130个。

    “突出制度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李锦斌向记者介绍了安徽在灵活制度运用方面取得的成果。

    “过去存在‘空编不用、无编可用’的结构性矛盾。”李锦斌说,安徽根据这种情况,在科技体制管理改革中实行了省级统筹、动态调整、周转使用。

    迄今这项“发明”盘活了存量编制9万名,其中1万编制花落高校,6万编制到医院雪中送炭,2万编制则留给村小和教学点,激活了“沉睡的编制资源”。

    资金如果不使用,终究只是个数字,如何激活?

    李锦斌说,针对此安徽推进了“科技+基金”激活资金,推进了“拨改投”“资金变基金”,发挥了省级股权投资基金杠杆作用,运营总规模100亿元的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组建了总规模20亿元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墨子量子科技基金。而激活市场的创新举措,就是前面提到的安徽创新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