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04日 星期一
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界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本报记者 唐 婷 刘 垠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释放出了哪些重要信号?科技界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接受采访时说,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是科技强国和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和制度保障。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支撑治理方式创新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本身需要治理,之前可能对科技创新更多采用管理的理念和手段,现在则要用现代化治理理念进行治理,要在党的领导下统筹各方利益主体,发挥多元主体的力量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治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光喜研究员表示,比如,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和社会影响,收益与风险如何平衡,都是现代化治理急需研究的重要议题。

    而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为改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何光喜认为,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将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创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

    “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和第一动力,融合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科技体制嵌入在国家体制之中。”万劲波指出,2035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加快建立引领型、治理型科技体制,促进改革理念、制度和政策工具系统转型、综合配套,提升治理能力;要构建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看来,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这明确了科技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强调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我们科研人员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而努力作出科技界的贡献。”王赤表示。

    加强科学研究,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全会特别提到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地理学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也让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的一线科研人员信心十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说,2013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傅伯杰表示,未来将聚焦人地系统耦合理论与方法,面向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创新地理科学,来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立足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学科特点,以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为使命,更大发挥地理科学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天然学科优势”。

    “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天富指出,农业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及城乡人民的健康和福祉,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重点领域,需要全面发力,久久为功,走出一条绿色、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道路。

    在中国水科院副院长王建华看来,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以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来规范人的行为,维护或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要为广大人民提供普惠优质的生态产品,既包括蓝天、青山、绿水等优美的生态环境,也包括有机绿色生活生产资料,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为保障和依托。”王建华指出,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三元主体的作用,通过资源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等新型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实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二是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思想,运用中医的系统观,实施多要素综合治理,维护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的完整性;同时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治理效率。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