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满深入农户家为病畜禽诊治 张纫芳摄 |
典型派
作为专业兽医,他长期深入农户诊治病畜禽,指导动物防疫,是老百姓心中的“李医生”;
作为科技特派员,他多次在服务村组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班上答疑解惑,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李老师”;
他入选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获得全国“百佳基层兽医”等荣誉称号,并先后在《中国兽医杂志》等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被老百姓尊为“李教授”。
硬生生让自己从一名基层兽医变为了学术大咖,他就是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科技特派员李世满。
半夜出去是工作常态
身为一名执业兽医师,为老百姓诊治病畜禽是李世满工作的主要内容。
7月的一天,凌晨两点钟,李世满突然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了。城东温某说他家的牛突然发病,产后子宫脱出,请求出诊治疗。他急忙起床,连袜子都没有穿就赶赴现场。
不知道多少个夜晚,李世满都是这样走向工作岗位。节假日不得休息,加班时常到深夜,误餐、失眠成为他生活的常事。由于经常晚上接电话出诊,孩子总是埋怨他影响了休息及第二天上学;而每次回到家,他的鞋上、衣服上总有一股牛粪的臭味,有时顾不得换洗躺下就睡着了,家人也没少抱怨。
李世满却如此劝慰家人:“农村是我的舞台,我最大的价值就是给病畜看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这对我来说,吃点苦受点累不算啥。更何况我是共产党员,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正是由于他这样所想所为,老百姓对他非常感激,经常将自家种的玉米、水果、蔬菜等硬塞给他。李世满欣慰地说:“这就是来自老百姓的深深情谊。”
创新模式为群众服务
过去通信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养殖户的牲畜一旦遇到大小病情,都需要李世满骑自行车过去当面处理。这种工作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如果牲畜病情比较严重,在路上可能会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期;而如果只是常见的小毛病,来回一趟时间较长、经济成本过高,又有些不划算。
自从互联网普及之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李世满便在琢磨如何与养殖户沟通更加有效的方法。
他让对方通过微信发来患病牲畜的照片和视频,虽然没去现场,但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渊博的知识,基本能详细分析发病原因和应该采取处理措施。这种远程诊断方式及时为病畜诊断病情并提供治疗方案,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损失,有效解决了群众病畜“就医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农牧科技推广工作者,李世满长期深入一线,大力宣传饲草料加工调制、科学养殖等技术,为红寺堡区的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工作期间,他个人一共举办了100多次养殖技术培训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为农户讲解科学养殖技术,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与尊重。
“我就是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学了好多牲畜疫病预防知识,避免了好几万元的经济损失,确实受益很多啊。”养殖大户赵刚满怀感激地告诉记者。
发挥特长解技术难题
在27年的工作历程中,李世满坚持“解决问题就是增加收入”的观念,因此发挥技术特长尽心尽力为百姓解决难题。
他服务的村组是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新庄集乡新集村和红川村。今年,红川村和新集村群众普遍反映犊牛死亡率高,并且养殖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村干部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李世满后,他及时联系自治区专业服务团队的兽医专家进行针对性的调研。
专家组调研发现,导致犊牛死亡率高主要是新生犊牛的喘气病和腹泻所致,尤其是饲喂发霉饲草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为此,李世满专门制作了两种病的防治课件,并对两个村的养殖户进行了培训指导。通过培训,广大农户掌握了犊牛培育的要点和技术,使犊牛成活率提高了至少5个百分点。
“李世满作为科技特派员选派到我们村上,真正给我们解决了肉牛产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病畜看病难的问题。而且他的服务非常周到,随叫随到,还和部分养殖户加了微信,牛有点小病微信上一指导,取点药一用就好了,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很高。”弘德村村干部李小龙赞不绝口。
如今,在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的李世满,经常被自治区各培训机构聘请进行培训讲座。他笑言自己获得的荣誉太高了,他要继续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投入到钟爱的农牧技术推广服务事业上,更好地扎根基层,服务“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