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考研直播 积极的学习“作秀”无伤大雅
考研直播者直播时的学习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点热搜

杨 仑

    考研也能直播?在人们印象中,直播往往与游戏、唱歌跳舞联系在一起,与考研这种严肃、持久的学习过程搭配起来,还真有点新奇。质疑声随之而来,有人说学习需埋头苦读,对着镜头和观众如何能平心静气?有人干脆怀疑这是假装努力作秀博流量。

    如果按照互联网标准,直播学习并不能算是“新鲜事物”。早在3年前,国外直播网站Twitch、YouTube Live上就开始出现了直播学习的播主。2018年,国内某视频网站学习类直播时长已经超过146万小时,可谓惊人。直到如今才引起关注,本身就证明了信息时代与人们传统认知的差异之处。

    直播与能否安心学习并无直接关联,如果因为对直播的印象不佳而否定这种现象,则愈加没有必要。且不说已经有直播的播主成功考取了研究生,即便是很多普通播主,也会按照计划每天学习十余个小时,一坚持就是几个月,这样的“作秀”也无伤大雅。

    更何况,从传播学的意义上看,类似于直播考研、学习等现象符合信息时代事务客观发展的规律。社会化媒体传播的特征,使得单独个体在虚拟空间聚合成为可能。原本独立、缺乏联系的个人通过网络彼此互联,逐渐演进成具有共同目标、共同身份符号的社群共同体,重塑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正在今天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直播上,也呈现在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不同社交网络上的明星粉丝群与各个不同话题组成的贴吧,皆是如此。早些年曾有人戏言,“00”后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对于“原住民”而言,直播考研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一如曾经的杰克逊、奥特曼,社会化媒体正在逐渐内化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符号特征。

    之所以直播考研会引起批评与争议,本质上是因为人们对社会化媒体、社群共同体认知程度深浅不一。一方面,人们不理解曾经的十年寒窗、埋头苦读为何会变成现阶段在镜头前、键盘上的彼此交流;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直播这件“新生事物”的刻板印象。

    如同所有刚刚诞生的技术一样,直播平台仅仅是一件工具,积善还是作恶,根源在于使用工具的人。正如直播学习、考研一样,倘若利用直播提升了自制力,激发了学习的斗志,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