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 鹊
桂下漫笔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月以来,大部分地区都已笼罩在浓浓的秋意里,或等待秋雨的到来,或已浸润在秋雨带来的凉意中。那么,如何乘着秋凉来一次浪漫的赏雨呢?
赏雨,只用双耳是空洞乏味的,只有调动所有的感官细嗅雨的清香、轻咂雨的沁爽,才能真正咀嚼到雨的心事;听雨,只坐在阁中的软椅上是无聊难耐的,只有登高临远或纵一苇之所如,只有伴着沧桑古老的山寺鸣钟、伴着温婉柔和的吴侬软语,才能真正触摸到雨的温度。
“要知真乐人间少,听雨空山破寺中。”香雾缭绕的寺庙藏身于深山中,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都沐浴雨中。雨把沾了佛香的雾气打落,化作一颗颗富有禅意的水晶珠。
雨中的山寺最是清幽宁静,和万丈红尘中那熙熙攘攘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山中之寺不比白马、法门等寺,它的香火并不旺盛,游人更是伶仃稀少,寺中的僧人没有招揽香客的心思,反倒成全了那里久久不衰的祥和无争。僧人们吟诵《法华经》与《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的声音和着淅淅沥沥的雨,好像一股未经任何污染的涓流,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山寺听雨,是一场人生的反省,是一次肺腑的清零。
范仲淹曾深深感慨道:“明月危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登楼是个渐渐离开地面的过程,登得越高,越有种脱离俗世之感,登得越高,越觉得视野渐开却孤独寂寞,越发觉得此后“危楼休独倚”。若你对登楼有所顾虑,不妨在雨天迈上那古老的危楼。有雨相伴,你便不会孤寂,有雨相伴,你便不会咽泪装欢。
楼外的雨声像一首出自女子手中的婉约词,听不到它坠落地上的声响。楼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是雨的干净利索,打在芭蕉上清脆的响动均匀细腻,连续不歇,如淙淙流水,如鸣佩环,又像冰雪融化打在岩石上的从容不迫。
登楼听雨,俯瞰飞檐翘脊下的沾了水的美景。花重锦官城,草色有无中,雨让视野之内的一切清晰起来,却独独模糊了你的双眼。
登楼听雨,是一场心灵的告白,是一场生命的坦言。
“撑着油纸伞,徘徊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一定地处江南水乡。水乡多雨,在短街窄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古镇中执伞而行,古镇本就很安静,在这细雨笼罩之中就更加静谧,这里没有城市里车水马龙的喧嚣、临街商铺的吵杂,也没有鸟唱、没有蛙鸣,连一声犬吠也没有,它静得像一汪水,静得只能听到翻书般的“沙沙”声。
这烟雨江南有的不只是油纸伞般诗意,还有“画船听雨鸣”的淡然与悠闲。人们于匆忙间追赶,将身形幻化为鱼,穿梭于世事喧嚣之间。把对生活的热爱,处事的淡然给抹去。诗意的江南终究是“昨夜星尘昨夜风”。喧嚣的世间渐渐容不下江南“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桥边”的平淡夜晚,容不下“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清尘”的繁华。
扁舟听雨,让雨与梦一并在小舟中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