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婷
“爸爸,这是盾构机吗?”“不,这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什么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呀?”“这台装置可厉害了,揭开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新篇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沙盘模型前,不时聚拢前来观展的孩子和大人们。这里是位于北京展览馆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现场。
背景墙上循环播放的一段“有年头”的视频,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988年10月,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这是中国在前沿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为中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沙盘模型或许难以显示出它的“伟岸”。形似一只羽毛球拍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由一台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一组共200米长的束流输运线、一台周长240米的储存环加速器、一座高6米重700吨的大型探测器“北京谱仪”和14个同步辐射实验站等组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科技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启动实施重大科学工程,建造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具有重大科技目标的大型科研设施。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
事实上,包括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内,多个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展示,在此次成就展上格外抢眼。顺着展览设置的时间线继续前行,你会发现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展品。
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沙盘和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模型占据了展览的一角。不时有观众聚拢在展台前细细观摩,拍照记录。“80”后贾普是其中之一,从事广告工作的他是一名科技爱好者。
“现场看到这些‘科研重器’的展示和介绍,我觉得很震撼,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感到自豪。现在的小孩可能对历史的感受不深,今天我特地把女儿带来,希望她能对祖国的变化和科技进步有更多的认识。”贾普说道。
“快看,这是国庆花车上出现过的望远镜!”循着一名小观众兴奋的声音,记者来到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展位前。
今年56岁的廖明是一名北京地铁司机。上中学时,廖明就对射电望远镜非常感兴趣。在FAST展区,他饶有兴致地看了许久,还细致给一旁的家人讲解FAST的工作原理。
“作为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有着非常高的灵敏度。它在建造时,对精度的要求也极高,建设难度很大。作为普通人,我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感到自豪。”廖明由衷地说道。
在“科研重器”的加持下,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记者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展区的文字介绍里看到,该装置使我国“磁体技术和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已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等多学科前沿探索中取得若干重大原创成果。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成为国际五大稳态强磁场实验室之一。
参观完展览后,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迫不及待地把观展时拍摄的照片分享在了微信朋友圈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科学装置陆续建成并发挥作用,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科研重器’未来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