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 受访者供图 |
日前,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电子院)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以下简称陕西铁塔)牵手,共同成立“多模态智能网络通信联合实验室”。这是清华电子院探索定向孵化模式以来的第一批合作项目。
定向孵化模式就是从市场需求出发,让科技企业的创新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过去的一年,作为清华电子工程系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的清华电子院,在这里孵化注册成立的企业翻了一番,截至目前已达34家,入池的成果转化项目也达108项。
“人工智能、芯片技术、5G通信等当下最热门的黑科技都属于电子信息领域。这个学科的特点就是更新快,与市场结合紧密,创新就要领先于市场趋势,最终成果转化更离不开市场检验。”清华电子院的副院长王瀚晟表示,目前清华电子院从政策、人才、技术、资本及市场等多维度支撑定向孵化模式的建立,充分发挥学商之间的桥梁作用,使科研成果转化更加高效。
对接市场资源,把技术变成产品
陕西铁塔作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在陕西省的分支机构,主要从事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维护及运营。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围绕高端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面向各类通信应用领域,突破移动网络信息服务等一系列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关键技术和应用关键技术。而这些前沿技术的研究都是清华电子院里入孵企业的强项。
“很多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都有技术创新的需求,但由于各种原因,技术创新在现有体制或体系内完成并不是易事。”王瀚晟说,与此同时,我们原有的成果转化模式都是先有技术,而后再满世界去找市场。定向孵化模式让这些在清华电子院孵化的创业项目,初创阶段就与大型企业、上市公司建立了联系与合作,这种早期合作,相当于做命题作文,可以减少试错环节。
从市场需求出发,是定向孵化模式的核心。为此,清华电子院利用自身平台优势,积极帮助科创企业进行市场资源的对接。清华电子院市场发展部部长兰斌介绍说:“我们电子院30%的科创项目和医疗电子相关,今年年初,我们发挥桥梁作用,与天津市卫健委合作,请来天津市排名前30位的医院院长,组织了一场医工对接大会。”
“电子领域很多创新产品的诞生就像一层窗户纸,而市场需求就是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推手。”王瀚晟说,我们科研人员的很多技术都是初始技术,要想做得更好,就得不断地和市场结合,不断更新迭代。比如语音识别技术,原来只应用到医生查房时病例的输入,通过和医院交流,这项技术后来又扩展到了手术中数据记录、病理检测记录等场景的应用。通过医疗场景的牵引,更好地实现了电子技术的成果转化落地。
最终,通过这次医工大会的对接,清华电子院与18家医院就18个项目签订了85个合作协议。
保护创新种子,解决融资难题
这种定向孵化模式还解决了科创企业在初创期面临的融资难问题。去年,以3亿美元被美国赛灵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灵思)并购的北京深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鉴科技),在入孵之初,与之合作的企业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就成为了深鉴科技的主要投资者。
有了业界大佬加持,深鉴科技发展期的融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深鉴科技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赛灵思、联发科、清华控股、上海方和投资中心(方和资本),原有投资方金沙江创投、北京高榕资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榕资本)也都纷纷跟投。
“科创企业早期融资难题一直存在。”王瀚晟说,目前看来,定向孵化的模式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之一,可以由合作企业先投入一定资金,等科创项目初见成效,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就会容易很多,最终科研成果创造的效益可以按照投资比例进行分配。
“当然不是所有的科创企业都那么幸运,从创业初期就能被业界慧眼识珠。”王瀚晟说,在保护创新“种子”方面,清华电子院也有自己独创的做法。天津市政府每年拿出两三千万元作为种子基金,这笔基金由清华电子院管理,免息发放给入孵的初创企业使用,只需在一年内返还即可。
在清华电子院负责运营高端光电子芯片创新中心的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慧芯)就是种子基金的受益者,“华慧芯2017年底成立的时候,曾得到过800万元种子基金的帮助。”华慧芯的创始人CEO曲迪说,正是有了这笔资金,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初始研发可以顺利进行。随后华慧芯成功完成天使轮、A轮融资,目前公司估值近4亿元。如今华慧芯已经发展成为集高端研发、先进制造、垂直电商、股权投资、国际贸易于一体的集团公司,其实验室配备了国际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可提供世界领先的高端光电子芯片工艺研发,器件及系统设计、制作、测试服务。
衡量标准改变,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在清华电子院孵化的企业里,除了技术创始人——来自清华大学的教授学者之外,还有一批活跃的年轻人更加引人关注,他们是清华的硕士或博士毕业生,他们中很多人都是放弃出国深造、进入名企等机会到天津创业的“创客”。
“在定向孵化模式中,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更加注重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目前清华电子院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重要的实践基地,这里既是博士后的工作站,也是本科到博士的实践基地。2018年,我们针对硕士生的培养做了重大的改革,取消以往学术研究型硕士,转变为创新创业型硕士。”王瀚晟解释说,过去学术型硕士主要精力都放在开题写论文方面,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硕士创新能力不足,研究成果与市场脱节。改革以后,创新创业型硕士除第一年在学校上课外,后两年都要到清华电子院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毕业的衡量标准也不再是论文,而是创新创业能力是否过关,由导师进行评判。经过创新创业实践的洗礼,培养出来的人才更接地气。同时相当一部分优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会选择留在清华电子院孵化的企业里,使人才在天津滨海新区形成聚集效应。
“清华电子院在对定向孵化模式的探索中,少不了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清华电子院很多接受采访的负责人,都会提到天津市政府、滨海新区政府,为清华电子院在人才、市场、资本等各个方面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
王瀚晟表示,清华电子院如今更加注重市场的作用,不管使用什么样的创新及转化模式,清华电子院始终坚持建设国际一流的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基地、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电子信息行业高端人才汇聚和培养基地,并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和天津区域经济发展,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