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7日 星期二
丁秀琴:带着大伙儿奔“牛市”
王迎霞 通讯员 张纫芳 陈建军
丁秀琴(左)受访者供图

典型派

    “我啥也不会,只会养牛。”跟记者聊天,丁秀琴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这个“只会养牛”的女人,最终干出了名堂——个人饲养奶牛1.5万余头,在全国个体户中都能排上号;办起两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附近有名的科技示范基地;带领400多户入社奶农搞科学养殖,户均年纯收入15.23万元,比种地翻了几番。

    如今的丁秀琴,已经出任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会长好几年。她说自己非常珍惜这份荣誉,也一直在好好利用科特派这一身份,带动更多乡亲发家致富。

    养牛专业户出身的人大代表

    上世纪90年代初,20岁出头的丁秀琴以一头奶牛起家,经过近20年的打拼,2009年,她以农户入股的形式建起了第一个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牧场。

    “有牛的,进我的牧场养牛,没牛的,拿8500元,我每年给他们2500元分红。”通过这种方式,丁秀琴的奶牛养殖合作社“牛气”迅速爆棚,奶牛存栏量第二年就达到2000多头。到了第三个年头,以她名字命名的另一个合作社正式投产。而今,她的“秀琴第五牧场”又在修建中。

    向丁秀琴讨教“致富经”,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不好意思地一笑,给自己总结了两条:除了能吃苦,最重要的就是科学饲养。

    她在两个合作社全面推广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示范,并创新性地从国外引进两台专业搅拌机械,牧场奶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由此大大提高。

    2011年,逐渐崭露头角的丁秀琴被吴忠市利通区农科局选派为科技特派员,2015年又入选三区科技人才,专为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进行科技服务。

    带着大伙儿一起奔“牛市”,这成了搁在丁秀琴心头的头号难题。那些年,她和爱人吃住都在牧场,在市区买了一套楼房,等到搬家却已是5年之后。

    本着如此初心,养牛“女状元”丁秀琴在获得吴忠市劳动模范荣誉之后,更是当选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代表。

    养牛不再是“一把草一把料”

    做了科技特派员的丁秀琴,一度令她最为头疼的并不是老乡先进技术的欠缺,而是养殖观念的守旧。

    很多奶农养了一辈子奶牛,他们认为饲养就是“一把草、一把料”的事儿,对新技术不予理睬。丁秀琴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先让他们转变思想,依靠科学饲养走上致富之路才有可能。

    第一步,先“洗脑”。

    丁秀琴引进周边散养户入园21户,举办了5期奶牛养殖、疫病防疫等科普学习班,印制500份奶牛科普资料,先后培训奶农400余人次,共培育出科技示范户15户。

    科学养殖方法也在同步跟进。

    她的合作社长期聘请畜牧兽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请来3位畜牧专业的大学生驻场,又从牧场选出3名员工跟随学习,从日粮配比、分群饲养、繁育及挤奶等程序全部进行了系统改进。

    有一阵子,部分奶农疏忽了对奶牛乳房炎等疾病的防治,致使优质奶牛淘汰率大幅上升。丁秀琴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保险公司为奶牛购买保险,降低奶农损失,同时邀请宁夏大学畜牧专家专程讲解奶牛乳房炎如何防治,并对奶牛活动场和挤奶大厅坚持每天消毒,从而将发病率降到最低。

    通过引导奶农科学养牛,丁秀琴两个合作社的奶牛单产由平均28.6公斤增至30.2公斤,犊牛成活率高达98%。入社奶农户均年纯收入更是可观,相较上一年平均增长了1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话我在实践中越品越对。为此,我的工作思路主要是面向现代农业要求,把超前的理念、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装备和科学的产业管理模式带入到行业中来,并且进行总结、提高。”丁秀琴说。当上科技特派员创业协会会长后,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加快周边农户脱贫步伐、促进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她用六个字展望接下来的工作——“走出去,引进来”,打算带领协会会员落实一批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项目。她也希望在项目或成果的推广过程中,能够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加速创新要素向产业聚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