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八月,台湾地区数次发生地震,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也是地震多发的地区。福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因为紧邻全球地震最为活跃的台湾地震带,福建省的福州、厦门、泉州等都被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正因为饱受地震灾害的威胁,福建在防震减灾方面先行先试,在科技成果和抗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在全国前列。
预警系统,地震信息“最后一公里”解决了
地震预警信息如果在最快的时间让公众知道是一个难解的问题,这一点福建随处可见的地震预警终端给大家带来了“安心”。秒级预警让公众可以在重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疏散。
可以说,地震预警信息服务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地震预警数据处理系统产出的各类预警信息经过信息发布系统推送给信息服务终端,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单位、重大工程、示范中小学校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地震预警服务。
福建地震局局长金星表示,有效利用地震预警信息,公众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避震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
这是福建省地震局多年来扎实推进地震科技创新的成果。据悉,福建地震局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技术系统研发,建成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大震破裂参数速报等实时处理技术系统和面向社会服务、秒级推送的地震预警信息技术系统。在省级地震台网中率先开展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示范运行,实现首台触发后5—10秒的地震预警、1—3分钟自动地震速报、3—5分钟烈度速报、30分钟—1小时大震破裂参数速报等紧急地震信息产品的产出。
准确的信息离不开科学的台站建设。福建省在全国地震系统内,首次建成站点最密、类型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四网融合”观测系统,建成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大震破裂参数速报四大紧急地震信息的处理系统和数据共享与监控、模拟测试、信息推送三大支撑平台。
透明地壳,海陆联测大创新
除了预警与速报,福建地震局还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海陆联测便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成果。
从历史资料分析,福建省遭受的地震影响主要来自台湾海峡西部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的滨海断裂带和陆域具备5—6级地震发震能力的北东向构造带。台湾海峡地壳结构资料和滨海断裂带深部展布和构造属性的研究在很长时间都是空白状态。
2012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福建省地震局开始实施“台湾海峡西部地壳深部结构探测”项目,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计划每个年度完成2—3条剖面的探测工作,逐年对台湾海峡西部开展系统、高分辨率的深部地震探测。
2016—2018年福建省地震局又开始落实“透明地壳”科学计划,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集震源、观测、通信、监控、处理、评估、成像为一体的陆海联测技术系统,实现陆海联测重大装备的突破,提高闽台地壳构造探测精度。
金星表示,福建与地震活动活跃的台湾地震带仅一水之隔,台湾地区发生的中强以上地震往往对福建产生影响,探明台湾海峡地壳结构和滨海断裂带分布情况至关重要。对于全面提升福建省全社会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根上抗震,石头房大变身
因为历史原因,福建存在许多石头房子,这些石头房子抗震性能差,难以承受地震破坏。早年建成的房子,早已出现开裂、石头与石头之间泥浆剥落等现象,如果不及时修固,地震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福建省泉州市是福建省石结构房屋存量最大的城市,令人揪心的是大部分的石头房子都处在地震易发地区。当地地震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泉州全市除永春县部分乡镇及德化县处于6度设防区外,其余地区都在7度设防区以上,晋江金井、深沪和石狮祥芝、鸿山、锦尚、永宁等几个乡镇甚至处于8度设防区。
这些石结构房屋的建筑用石材多为粗加工,且无正规设计,基本无抗震构造措施,加之施工工艺不规范,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破坏性的中强地震,极易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地震部门和当地政府一起,全面推开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自2014年以来,累计完成超过1亿平方米的石结构房屋改造,投入各类资金超过1000亿元,基本解决了群众的石结构住房安全问题。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