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藤蔓计划) 实习对接会非洲专场。 图片来源: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 |
科技创新70年·外评⑥
“藤蔓计划”是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策划实施的一项服务于国际青年的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其宗旨是为发挥各类人才智慧,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通过实习对接、精准派送、考察培训、创业孵化、国际青年企业家培养计划等方式,“藤蔓计划”为国外留学生创造了与中国创新科技企业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与相关企业建立起了紧密的工作关系。
“藤蔓计划”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来自德国的麦克斯·安特贝格和斯里兰卡的杜佳丽以其参加“藤蔓计划”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一一道来。
麦克斯·安特贝格:“藤蔓计划”将不同背景的国际人才联系起来
我个人认为,“藤蔓计划”对在北京的外国学生有很大好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在技术领域,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机会,也为外国学生提供了个人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藤蔓计划”将来自不同背景和国家的国际人才联系起来,不仅有助于文化交流,也有助于为中国企业了解新的想法和观点。
这些新想法有助于进一步创新,更好地了解外国消费者。比如,在北京、上海或深圳开展业务与在伦敦、法兰克福或纽约开展业务可能完全不同,但外国实习生可以帮助弥补这一差距,将他们的个人经验带给中国公司。
在我看来,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短期内提升效益,也有助于整个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外国人才与企业接触,学习了解可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中国工作文化,还能帮助外国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同时帮助中国公司了解每个实习生的实际能力。
除此之外,外国人才还可以利用他们在实习中获得的知识,在北京建立自己的企业,进一步在特定领域进行创新,促进本国与北京公司之间的贸易。这不仅能有力地支持“一带一路”倡议,而且将支持整个中国在经济复兴之路上保持稳定态势!
杜佳丽:“藤蔓计划”将留学生与中国的建设发展连在一起
感谢“藤蔓计划”给我机会,让我实现了我的就业梦想。
2014年收到去北京留学的通知后,我便迫切想来到中国这个“神秘”国家。我从斯里兰卡出发,踏上了属于我自己的中国之旅。之前对中国的了解只停留在电视和新闻的层面,而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才发现这是一个神奇而伟大的国度。在中国学习及工作的4年里,我结识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在我实习期间,为我提供实习机会的国际青年创新创业计划(即“藤蔓计划”)。
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跟所有中国大学生一样,在大三下学期,按照学校要求,所有留学生需进行实习。初听这一消息时,我万分紧张,因为之前同学及学校的学长已经告诉过我,在北京找一个实习岗位是很难的,找一个满意的实习岗位更是万里挑一。
接到实习要求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由于开始对中国企业需求不甚了解,对自己的实习定位不是很准确,开始投了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同时我也参加了北京多场招聘会,期望找到满意的实习岗位,但均未成功,以致于在那一段时间,自己情绪很是低迷不振。
2018年5月的一天,我从同学那里得知,为了更好地为在华留学生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对接搭建平台,让中国科技创新的种子如藤蔓一样在“一带一路”国家延伸生长,中国于2018年启动了“藤蔓计划”。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即查阅了该计划的相关信息,了解到“藤蔓计划”是通过实习对接、精准派送、考察培训、创业孵化、国际青年企业家培养计划等方式,在企业机构、留学生及国际青年之间搭建创新创业的桥梁和平台。
在明晰“藤蔓计划”的措施和目标后,我立即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藤蔓计划”对接活动暨留学生就业实习专场招聘会,成功应聘了中关村科技园东升国际科技园的实习岗位。此后历经公司6个月的实习,我在学业水平、专业素养、业务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让我对中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5年来在北京的学习和工作,我认为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而“藤蔓计划”则是给予了我一次个人实习工作的重大契机,用中国的一个比喻就是“敲门砖”。在我看来,“藤蔓计划”的启动给希望留在中国工作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给迫切希望能够进入中国企业实习就业的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把我们留学生在中国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了实践,在充分发挥语言和专业优势,实现个人成长就业目标的同时,进一步将留学生这一群体与中国的建设发展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如今,我已经到了学业完成之时,也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而毕业后我仍准备留在我曾经实习的公司继续工作。在此,我要感谢“藤蔓计划”为我提供的宝贵机会,使我与公司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的契机;更为感谢的是,通过该计划使我能够通过自己努力,留在中国,并为中国这个伟大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整编:本报记者何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