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打开天津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服务平台,一个新的板块“科研众包”出现在首页醒目位置。点击进入,企业需求、拟投资金额、预期效果、现有基础,以及科研机构应答状态一目了然。这就是天津市科技局日前发布的《市科技局关于开展科研众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科研众包”成果转化新模式的线上部分。这种新模式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企业出题,能者破题”的揭榜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集中解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
从需求端出发 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都说要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而现实是很多研究成果虽然国际领先,但在实现产业化的道路上,可能刚走出一公里。”天津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处副处长梁传辉介绍说,“目前很多科研成果趴在成果库里,就是因为不能与企业需求形成精准匹配。”“科研众包”模式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实施后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科研众包’板块充分运用互联网服务的快速、高效、便捷、可定制化的特性,解决供需对接不精准、信息传播不及时不广泛、服务效果不可控等成果转移转化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榜’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参与进来进行揭榜。”梁传辉说,企业在“科研众包”板块贴出需求后,天津科技成果APP,微信公众号也都会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播出去。
前不久宁夏的一批企业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保鲜领域的技术需求,天津科技大学在这方面有很强的科研实力,迅速揭榜应答,组团去宁夏进行洽谈,最终达成多项合作。“科研众包”模式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外地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互联网和远在天津的科研成果实现了精准匹配。
当遇到多家科研单位“揭榜”的情况,就需要揭榜者真刀实枪的“华山论剑”了。“通过竞争,企业可以优中选优,开阔视野;科研人员可以了解市场真实需求,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梁传辉对记者说。
严格审核 为科研机构提供真实技术需求
“大部分时间,科研人员都是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精耕细作,让他们满世界找企业推销自己的科研成果似乎不太现实。‘科研众包’这种模式,企业需求挂在网上一目了然,会调动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天津市中医药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刘二伟在表示对这种模式认可的同时,也提出了担忧,“网络信息量巨大,鱼龙混杂,科研人员很难去判断企业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候我们对找上门来的企业都是慎之又慎。”
为了消除大量不精准的技术需求给科研机构带来的困扰,展示交易运营中心服务平台严格审核“科研众包”板块的企业技术需求。《通知》要求企业需求信息提交后,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将及时与需求提交方进行沟通,并从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等角度对技术需求进行梳理、甄别,审核通过的需求进入需求库。而对于“揭榜”一方,有意愿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的单位和科研人员可直接登录“科研众包”板块查看技术需求,在需求信息页面向需求提交方咨询和提交应答方案。需求提交方未及时响应的可拨打工作咨询电话了解需求信息和选标进度。整个流程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线上线下结合 形成有效的成果转化服务网
“不能只建有形的网,更要建有效的网。这就需要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梁传辉坦言,“‘科研众包’板块如果不活跃没有流量,再好的模式也发挥不了作用。如何利用好互联网服务‘科研众包’的模式,大量的功夫在线下。”
不同于普通商品交易,技术交易只把指标、应用场景等内容挂在平台上不行,还需要专业的人去联系、对接、跟踪、磨合。因此要促成合作,都少不了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的参与。
为充分发挥机构和人的作用,天津市科技局开展了全市技术转移机构登记和示范机构认定工作,设立补助资金,对促成交易的技术转移机构给予补助。同时还设立绩效奖励,对挖掘企业真实技术需求的技术转移机构,根据提供数量和质量给予绩效奖励。同时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科技成果评价师、技术经理人、创新工程师,鼓励他们去精准评价科技成果、挖掘企业的需求,帮助企业对接科研院所。
企业线上提交技术需求后,天津市、区科技局、各技术转移机构将举办科技成果俏津门系列对接会、成果路演、创新挑战赛等线下活动,上半年天津已开展20多场科技成果俏津门对接活动。梁传辉表示,“科研众包”是天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里最重要的一条线。通过这条线,可以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众多要素串联起来,最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