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6日 星期一
刀刃向内做减法 营造科研好环境
——水利科技领域整治形式主义见成效
本报记者 唐 婷

    整治形式主义

    表格“瘦身”、汇报减少、检查压缩……谈起水利科技领域整治形式主义以来的新变化,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管理与规划计划处处长陆瑾感受颇深。

    “减少了很多形式上的工作,作为管理人员的我们,能有更多的精力为科研人员服务,同时,科研人员也能更加心无旁骛地做科研。” 陆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事实上,早在《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印发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以下简称“水利部国科司”)多次组织学习研讨,深入相关科研院所调研,倾听一线科技人员的心声。

    “我们以刀刃向内的精神,查找目前水利科技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确保将减负、赋能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水利部国科司司长刘志广表示。

    通过调研和自查,刘志广和同事们对水利科技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

    一方面,水利科技统计调查表和科技部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事业单位调查表,存在交叉重复现象;科技项目进展、数据和科技管理各项工作上报材料相对偏多;科技项目过程性检查、督导等有时偏多,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带来了负担。

    另一方面,科研主导和服务不够,尤其在科技管理权限下放方面,预算调剂和仪器采购管理权、技术路线决策权、项目过程管理权等权限下放落实还不到位;院所规章制度仍不够完善,在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方面还有所欠缺。

    发现问题是关键的第一步。针对查找出来的问题,水利部立刻着手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对项目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同时敦促相关科研院所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文件。

    “在项目检查方面,我们取消了2019年度重点研发计划涉水重点专项水利部推荐项目的督导计划。”刘志广举例道,后续将进一步督促各项目牵头单位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督促项目负责人统筹做好项目实施。

    在陆瑾看来,水利科技领域落实“放管服”,也并非简单的一放了之,而是由过去的重过程管理向重项目目标和标志性成果转变,进一步加强对科研项目结果及阶段性成果的考核。

    减负的同时,水利部还发布《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若干意见》等,明确要尊重科研规律,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有了“尚方宝剑”,水利系统科研机构在下放一些管理权时更有底气。

    “我们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预算科目调剂权限进一步下放,调剂费用比例不超过10%且在5万元以下的,所一级单位可以自行调剂,不用报到院里审批。” 陆瑾说道。

    不只是中国水科院,其他相关院所也在积极为科研人员赋能。比如,南京水科院制定《重点领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实行以项目(团队)首席科学家负责制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充分赋予创新领军人才在人员聘用、经费使用、绩效分配、成果处置、科研条件使用、技术路线决策等方面的自主权。

    水利科技领域整治形式主义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令刘志广倍感欣慰。“一方面,我们为水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了更为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科研管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大幅减少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此外,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开拓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技支撑。”刘志广说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