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敖丙、申公豹早点知道这些,也许命运就会改写
“群体内偏见”:进化过程中就刻在了基因里

心理话

杨剑兰

    最近上映的国产动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凭借流畅的叙事、精美的画面、饱满的人物,深受观众喜爱,票房也是冲进中国影史前十,网友们纷纷称赞它为国漫之光。

    影片中,有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它便是:成见。成见无所不在,我们每个人都会受成见的影响。那么人心的成见是如何产生,它有什么危害,该如何克服和面对呢?

    成见,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也称为偏见,指对特定团体的人所持有的敌意或负面的态度,而仅仅是因为他们属于那个团体。影片中陈塘关百姓排斥魔童哪吒、视龙族敖丙为妖怪,申公豹因是豹子精而不被师门认可,偏见的产生,皆是出于“非我同类”。你跟我不一样,你就是不好的,这样的偏见根深蒂固,心理学把它称为“群体内偏见”。

    群体内偏见,也叫部落心态。原始人类按部落群居,同一个部落的人齐心协力,而不同部落之间则相互争抢资源,所以人们把人分成“我们”和“他们”,分清敌友,更有利生存。并且认为“我们”要比“他们”更好、更优越、更高贵,而且会把“他们”作为泄愤和攻击的对象。这样的偏见,每个人身上都有,每一天都在上演,比如瘦的人看不起胖的人、职场妈妈与全职妈妈互不认同、贫富对立、地域攻击、种族主义等等,偏见无所不在。这是漫长进化史留在人类身上的基因记忆。

    正如影片人物申公豹说的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在所有人性弱点中,偏见是最有杀伤力和毁灭性的,比如二战时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偏见差点毁掉一个民族。对个人来说,偏见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偏见会挫伤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就像哪吒被村民隔离,变得自卑又消沉。这让笔者想起初中一个女同学,她的头发自然卷又偏黄,为此被一些带有偏见的女同学嘲笑为“卷毛狗”,这样的校园欺凌让她当时备受煎熬,多年活在自卑的阴影中。很多校园欺凌,皆因偏见而起。

    偏见的受害者,会不自觉地认同他人的看法,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美国社会心理学者肯尼思·克拉克和玛米·克拉克于20世纪40年代,做了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了偏见的严重危害。这项实验中,黑人小孩(有些小孩只有3岁大)可以自由选择玩白人形象的布娃娃或者黑人形象的布娃娃,结果大部分小孩都不要黑人形象的布娃娃,因为他们觉得白人形象的娃娃更漂亮。这些黑人孩子哪怕只有3岁,已经开始存在偏见——认为黑人并不好。这非常可怕,就像我们因为长得不好看自卑、因为出身农村自卑、因为学历不高自卑,都是潜意识里认同了社会的偏见。

    既然偏见无处不在,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摆脱它的负面影响呢?《哪吒》在结尾给出了它的答案——“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这是爹教我的道理。”要摆脱偏见的影响,首先要对它说“不”。谁说长得不好看就没未来?谁说非985高校毕业就不优秀?当你敢于反抗偏见,你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像哪吒高亢的自我宣言:“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

    如果是我们的孩子遭遇偏见,父母该怎么引导和保护呢?哪吒的父母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殷夫人读懂了哪吒暴戾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李靖相信哪吒的善良,正是父母的良好影响,把哪吒从歧途中拉了回来。父母给孩子的爱、理解、接纳、信任和有益教导,便是在孩子和社会偏见之间,树起了一道保护墙。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警惕自己对他人的偏见,警惕我们这个人性的弱点。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增加接触、促进合作、建立友谊能够有效克服偏见,当我们对“他们”有偏见时,试着多去了解“他们”,多去寻找共同点,有助于我们放下偏见、尊重差异、善待他人。

    影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同为偏见所累,申公豹选择了恶,哪吒选择了善,《哪吒》用它极富心理学意义的故事,启发我们:偏见是座大山,我们无法彻底根除,但可以选择如何驾驭它、应对它,面对偏见,我们要做自己的英雄!

    (作者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