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本报记者 付毅飞
8月7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第八个月昼工作,进入新一轮的月夜休眠。此时,玉兔二号已累计在月球背面行走271米,不断刷新着我国月球车在月面上的行驶纪录。
月面路况复杂,要保证玉兔二号安全行驶,不仅需要来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驾驶员”们精心操控,更需要“导航员”为它指明道路。
为“玉兔”指路的人名叫王镓。这个名字挺特别。
“镓”是一种金属元素,熔点很低,沸点很高。王镓名如其人,她的性格安静沉稳。在漫长而枯燥的工作状态下,她耐得住寂寞;激烈而紧张的处置节奏,她也能冷静应对。
这样一位身材娇小、慢条斯理的“女导航”,争夺“世界第一”时,气势惊人。王镓是全球第一个准确报出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落点的人,也是处理该任务中第一张月面照片的人。尤其是在该工程中首次应用视觉定位技术,让她成为全世界同行的目光焦点。
视觉定位是国际航天专家瞩目的技术领域,其以航天器预定落月区域的地面图片为底图,作为月面导航的基础。由于该技术是首次应用,可用于制作底图的数据很有限。此前嫦娥三号获取的数据和外场试验的数据,都被任务团队利用起来。
在月面导航工作中,导航员虽然没有最终决策的权力,却必须有独立的思想。王镓不仅要根据科学家选定的探测目标来规划路线,还要给出自己选择此路的原因,更要前瞻到未来几步以外,目光长远地为玉兔二号规划行走路线,确保它在月背活得更久、走得更远。
除了任务中的责任,在视觉定位技术领域,各国都有各自的方法。王镓和她的团队如同代表中国国家队在国际舞台上上演首秀,无形的竞争也给她带来很大压力。不过这些压力并没有压垮这个柔弱的肩膀,她稳稳地将“第一”握在手里。
稳扎稳打的性格造就了王镓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方式,这里说的“不变”不同于因循守旧的保守,而是对待不同的工作岗位始终如一的拼劲儿。从2007年研究生毕业到北京飞控中心,在软件岗位当了5年“程序媛”,又到实验室做了6年科研工作,再到遥操作岗位担当重任,她在角色变换中稳扎稳打,不断学习成长。即使工作紧张繁忙,她却从未放弃学术研究,而是利用个人时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她的论文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在第五届载人航天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她利用嫦娥四号任务数据撰写的论文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被EI检索期刊收录。
每次玉兔二号被唤醒,王镓会告诉4岁的儿子:“妈妈要去驾驶小车了。”儿子就提醒她:“小心驶得万年船。”航天娃的耳濡目染,让她幸福而感动,也成为她全力以赴守护玉兔的重要动力。
(科技日报北京8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