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青海:靠科技打好生态这副牌
本报记者 张 蕴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

    翻过日月山,穿过大草原,连绵起伏的山峦、奔流不息的黄河、威武雄壮的大坝映入眼帘,距黄河源头1684公里的龙羊峡水电站,于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其对沿河生态以及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发源于青海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高原青海,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脆弱而特殊。一面是深居内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重任,一面是呵护良好生态环境的政治重任,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原青海以科技支撑护好绿色发展底色,绿水青山、茫茫草原,纯净的青海凝结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为之不懈奋斗的青春。

    在青海,智慧畜牧靠的是科技

    “牧民靠的是牛羊,牛羊靠的是草原。”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擦泽村牧民更登尖措说,以前他家的5万亩草场养着130头牦牛和500只羊。“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富裕,但只是暂时的,因为草原在退化。”

    在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千百年来牛羊吃草到哪里牧民们就跟到哪里。而近年来,“三江源智慧生态畜牧业平台”项目的建设,正引导当地畜牧业从粗放、集约向智慧转变,破解人、草、畜三者之间的矛盾。

    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基于智慧生态畜牧业技术平台的业务化运行和政府咨询服务,目前已创新性的发展了无人机遥感监测、卫星定位跟踪、红外相机自动拍摄、地面样带调查相结合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调查技术,并首创航空遥感监测野生动物和家畜解译标志库。

    “传统的放牧方式草场利用率低,且牧民很难全面、便捷地掌握牧草生长、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信息。”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生态养殖所所长裴青生介绍,牧民通过北斗手持终端“牧民通”,依据北斗卫星制定的放牧方案以及北斗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便可以实时掌握游牧路线、草场动态、疫病防疫等信息。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青海畜牧业生产效益趋优,牧草长势为近10年来最好,出栏牛羊约990万头/只,呈现肉类增加,奶类减少之势。目前青海961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入社牧户达到11.5万户,入社率达72.5%。

    在青海,绿色发展是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国家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建设,青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青海科技茁壮成长,从第一部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到如今各项科技计划的全面实施,青海科技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之路。如今,生态文明建设铺就绿色发展之路,青海正迈步新程。

    正如青海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莫重明所说:“青海要推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开展关键问题研究,为青海国家公园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确保青海蓝、河湖清、山川绿。”

    青海拥有大江河、大草原、大湿地等丰厚的生态资源,在全国生态格局中的影响大、贡献大、责任大、价值大。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提升科学发展理念,一以贯之践行承诺。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青海绿色发展,近年来,青海省支撑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星—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及数据平台,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与生态保护决策提供定量化、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支撑与精准化服务。围绕三江源地区、青海湖流域、祁连山地区、柴达木地区、湟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批准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填补了青海省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在青海,一大批生态领域关键技术瓶颈正在攻克

    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马玉寿带着他的团队成功驯化选育出了我国第一个根茎型牧草新品种——青海草地早熟禾,成为黑土滩种植的首选草种,被中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定为“野生栽培品种”,破解了三江源地区“黑土滩”治理的难题。

    今年初,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黎对科技支撑生态保护建设做出新部署,她强调,当前,青海要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集中突破一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中的重要支撑作用,这一高原省份围绕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绿水青山与民生福祉、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制度建设和行动自觉、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八个关系,集中突破了一批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重点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片区)建设、高原生态生产生活持续发展,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利用以及大数据在智慧生态畜牧业上的应用等开展技术研究与示范,积极构建绿色产业技术体系。

    与此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相关生态环保领域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太阳能光伏研究基地、盐湖领域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正在向国家级平台迈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