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6日 星期五
《长安十二时辰》戏中有“戏” 何家村寻宝曾上演真实版

本报记者 唐 婷

    最近大火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从开播到现在已然营造了无数话题,其中让剧中人物林小乙丢了性命的何家村宝藏让广大网友颇感兴趣。然而这价值连城的宝藏可不是电视剧里虚构的。

    上世纪70年代,西安城南何家村出土了一大批包括唐代金银器在内的珍贵文物,这批文物被考古学家称为“何家村窖藏”,又因出土文物特别丰富而珍贵,也称为“何家村遗宝”。然而如此巨大的宝藏到底是谁埋下的,考古学家们至今仍在争论不休。

    何家村遗宝如何重见天日

    《长安十二时辰》中,埋藏了宝藏的何家村是一个令剧中人物葛老魂牵梦萦的地方。那么,何家村到底在哪里?

    “唐代长安城里没有叫‘何家村’的地方,位于今天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实际上在唐代长安城外的兴化坊。”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贺达炘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兴化坊的位置在唐代皇城西南城角以南的第三个坊。

    1970年10月5日,位于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家单位的院子里正在进行建筑施工。工人在打地基挖坑时,“咣”的一声打到了地下的一个大陶瓮,还把口沿处打掉了一大块,看见里面金光闪闪。

    很快这个消息就上报给了有关部门。考古工作者们赶到现场,当时文物已经被搬到室内。出土的是一个高0.65米的大陶瓮和一个高0.3米的银罐,里面的器物大部分是金银器。

    由于挖掘现场被完好保留着,考古人员经过对现场和器物的研究判断,认为地下可能还有文物埋藏,于是派工作组在出土点周围进行考古钻探,同时也想进一步弄清楚出土文物的遗址范围。

    同年10月11日,在发现第一个陶瓮北面约1米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第二个大陶瓮,形状大小与第一个陶瓮基本一致,里面收藏的同样以金银器为主。

    “自此,千余件唐代埋藏的珍宝重现人间。这是中国考古史上唐代文物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处唐代窖藏文物从数量、种类和品级上能与何家村遗宝相比。”贺达炘说。

    “两瓮一罐”里藏着多少珍宝

    何家村遗宝出土的“两瓮一罐”文物,随后被移送到陕西省博物馆进行清点登记。

    登记的过程,让现场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两瓮一罐”共出土文物1000余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幅,玉臂环2对,金饰品13件。

    另有金箔、麸金、玉材、宝石及朱砂、石英、琥珀、石乳等贵重药物。其中纯金器物按照唐代衡制为大两298两,约12753克,纯银器物为大两3700多两,约158352克。

    据推算这次考古发现仅黄金白银本身的价值和十副玉带胯就值3830万钱,若以《新唐书·食货志》所记天宝五载“斗米之价,钱十三”,约相当于15万男丁一年向唐朝政府缴纳的租栗。

    贺达炘介绍,在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确认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国宝级文物中,何家村出土文物就占5件,分别是鎏金舞马衔杯银壶,两件鸳鸯莲瓣纹金碗,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和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出土文物的价值如此巨大,可以想象拥有这批珍宝的主人是多么富有,当年的大唐长安城是多么奢华! ”

    “何家村遗宝还呈现出浓重的多种文化因素。”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助理研究员卢亚辉说,例如遗宝中有由粟特(粟特人是生活在今日乌兹别克斯坦阿姆河和锡尓河流域的民族,是中古时期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担当者)输入的素面罐形带把银杯、西亚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凸纹玻璃杯,罗马风格的狩猎纹高足银杯,仿照波斯多曲长杯制作的白玉忍冬纹八曲长杯、水晶八曲长杯等。

    此外,这批文物对于了解唐代工艺史、科技史,也有着重要的价值。卢亚辉介绍,如出土的金开元通宝,进行成分测定,含金量高达94.36%,说明当时炼金工艺已达到了很高水平。

    宝藏真正的主人是谁

    今天的人们可以透过何家村遗宝中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器物,穿过千年岁月领略盛世大唐的风采。就在人们由衷赞叹的同时也不禁会问:到底谁这么“土豪”竟有如此多的珍宝?他又为什么将宝藏埋于此地?关于这个问题,学者和考古专家们一直都在探索。

    在卢亚辉看来,有关何家村遗宝主人的争论,可以说是隋唐考古与历史学者的“华山论剑”。郭沫若、段鹏琦、齐东方、沈睿文、林梅村、荣新江等人,都或以论文或以专著形式发表了不少看法。

    卢亚辉介绍说,根据考古钻探,何家村的位置在唐代长安城兴化坊中部偏西南处,结合文献中有关兴化坊内宅邸主人的记载,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初步推断认为,这批窖藏文物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6月,邠王李守礼(章怀太子李贤的次子)的后人,在安史之乱时仓惶外逃,仓促埋于地下的,后来未能挖出。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段鹏琦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根据纹饰的演变规律对何家村金银器的装饰花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排比,将其分为4期:第一期,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代表器物有狩猎纹高足银杯、金花银盒。第二期,中宗至玄宗时期,代表器物有金花银洗、刻花银湾、蔓草鸳鸯纹银羽觞等。第三期,约为玄宗至代宗时期,代表器物有金花鹦鹉纹提梁银罐、镀金银盒、金花银匜等。第四期,约为德宗时期,典型器物是金花银盖碗。

    上述对有关器物年代的判断,基本为学者所接受。段鹏琦认为,兴化坊内达官贵族宅邸甚多,拥有大量贵重金银器者,可能不止邠王一家。何家村遗宝主人是谁,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古查证。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根据《太平广记》卷四八六、《无双传》等相关记载,将何家村遗宝与尚书租庸使刘震联系起来。他认为,刘震从其官职来看,似是李唐中央专门设置的征收租庸调的官员,负责管理官府财物。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刘震携家眷和收缴上来的庸调及官府的财宝仓惶出逃时遇到麻烦,无法出长安,只能返回家中,将随身携带的珍宝埋藏起来,唐平息叛乱收复长安后,刘震与夫人一起被处以极刑,埋藏在府内地下的珍宝也就无人知晓。

    虽然之前的学者们在宝藏的主人上有所分歧,但他们都认为宝藏是因战乱而匆忙埋下的,然而有学者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沈睿文将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器物分为以下4个组合:炼丹器具,装盛炼丹药物的金银器皿和炼丹药物及未成品,斋蘸及压胜的器物,配套使用的相关器具。沈睿文分析认为,何家村遗宝是一处与道教有关的遗存,出土的地点可能是邠王家族的炼药院,出土的文物是邠王李承宁或嗣邠王李谞遗留的物件。而炼丹的器物从李贤时期便有,到李承宁、李谞时有所增加。

    “沈睿文认为这批埋藏与战乱无关,原因主要有,入藏时每件器物都用纸包装,遗宝所藏物件分门别类地分置于两个陶瓮和一个银罐中,表明埋藏是从容不迫、有计划的。目前来看,这一观点最为合理。”卢亚辉说。

    事实上,自何家村遗宝出土以来,有许多谜题让考古学家讨论不休,海内外文物爱好者也对此津津乐道。但对于宝藏曾经的主人,学术界目前似乎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

    如果你对这批宝藏特别好奇,不妨去陕西历史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一下。贺达炘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特别展馆里,游客可以欣赏到何家村窖藏文物,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金银器的制作技艺,感受大唐辉煌灿烂的文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