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一次不跑 事事办好
浙江科技减负定下“终极目标”

整治形式主义

洪恒飞 钱柯鑫 本报记者 江 耘

    从约30个工作日减到约3个工作日,在浙江嘉兴,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时间实现了大幅缩减,帮助更多科技工作者缩短优惠政策的兑现时间。如今,“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推动下,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科技部门要关切创新主体的获得感,提高政策举措的精准性。”浙江省科技厅近期举行的“守初心担使命”专题党课上,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强调,科技部门要服务好科技企业、科技人员,才能担负起推进创新强省,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这样的重大使命。

    自2017年,浙江省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围绕“最多跑一次”的科技减负工作持续推进。缩减材料填报、下放科研人员具体权限、推行办事预约……科研道路上的阻碍被逐步清理,浙江科技工作者可以更心无旁骛搞科研。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浙江省科技厅“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勇担科技新使命,持续推动科技减负,并定下终极目标:一次不跑,事事办好。

    “四减”为科研争分夺秒

    “科研项目相关流程的时效性,科研工作者极为关心。”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副处长魏海龙介绍道,当项目执行日出现变更,一旦涉及环节或部门较多、某个环节衔接不当,申请回复将花费近1个月的时间。

    今年6月,浙江省科技厅出台《省科技厅为基层减负的八条举措》,其中将处理信息变更申请等事项定为不超过5个工作日。

    浙江省科技厅法规处处长鲁文革表示,类似的科技减负深受科研人员欢迎,为此科技部门从减材料、减环节、减次数、减时间4个方面逐渐实现更大力度的减负。

    申报浙江省科研项目,以往除了申报书及可行性报告,还须提供所属单位、论文成果获奖等诸多证明。革除繁文缛节从简化科技项目、载体等开始,实现申报材料、填报内容、评审时间减少1/3的突破。

    “政府部门可共享获得的材料,也不让申报者提供。”在鲁文革看来,受理办事需求之外,政府部门应注重优化程序,诸如减少材料填报、提交,降低科研人员科研之外的时间成本。

    “包干制”让科研管理更接地气

    由于涉及的技术更新迭代等原因,科研人员难免会需要对项目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调整,然而有限的经费使用自主权,极易令项目调整误失良机。

    “浙江省对科技管理权限的下放,在预算调剂、仪器采购、技术路线决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鲁文革介绍,在此前权限下放的基础上,浙江省科技厅推行了首席专家负责制,以及在试点单位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经费预算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对此,中国水稻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郑有川表示,科研工作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科研经费的使用也难以固化,经过此前的政策沉淀,“包干制”与“首席专家负责制”彻底解放了科研经费使用,十分接地气。

    近年来,浙江省各地均致力于健全科研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自去年开始,便不再将省财政科研项目资金执行进度纳入考核范围,旨在保障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的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符合科研规律。

    鲁文革介绍说,经费预算不设科目比例限制,项目团队可以根据实际的研发情况使用经费,不用为了花经费而花,还能杜绝科研经费的浪费。

    “科技大脑”为减负输出智力

    从最初的人送材料,到后期的快递寄材料,到如今浙江省科技厅正在全力推进建设“科技大脑”,科研项目材料正实现电子化全流程。

    “今年上半年发放的2.8亿元创新券以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备案工作,我们通过线上审批,再盖一个电子印章就完成所有程序。”在鲁文革看来,单是流程再造,存在人力难以逾越的障碍,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打通减负工作的各个节点。

    今年以来,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浙江省科技厅基于“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的“科技大脑”逐步开展应用,成为了保障浙江科技减负工作开展的一项利器。

    不久前,浙江省科技厅依托“科技大脑”建立预约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科研人员和基层单位到省科技厅办事提供在线联系预约服务。

    据浙江省科技厅负责“科技大脑”的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全业务、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科技大脑”系统现有60项对外办事核心业务事项上线,可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电子归档”等一整套电子化服务手段。

    “随着对系统的迭代优化,‘科技大脑’在数据归集、平台融合等方面还将进一步提升。”该工作人员表示,浙江省科技厅将发挥“科技大脑”的功能,确保实现表格内容最简、必填内容最简、一次提交成功率最高的预期目标,实现科技工作者办事“最多跑一次”直至“跑零次”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