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四川首次发布基础研究白皮书 科研经费破600亿大关,居西部第一

第二看台

本报记者 盛 利

    作为西部科技大省的四川,有多少所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人力资源分布如何?在近日召开的四川省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基础研究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首次发布。

    书中通过对近5年来四川在科技政策、科研体系基础、科研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投入、科研论文产出与影响力、学科分布及知识产权布局等多个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对标了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11个省市,反映四川近年来基础研究的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为下一步深入推进基础研究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日前,科技日报记者就白皮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采访。

    136所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并列全国第四

    白皮书称,在科研体系方面,截至2018年5月,四川拥有高等学校共计136所,包括普通高等学校119所(含独立学院9所),其中双一流高校2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8所。

    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双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中,北京最多共有8所,江苏、四川、湖北等5省市均有2所高校入选。而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中,北京以34所高校遥遥领先,四川共有8所高校入选,与陕西并列全国第4位。

    同时数量巨大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也是四川基础研究核心力量。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底,四川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含在建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1个。

    而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截至2018年底,四川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30家,国际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0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个、国家级备案重创空间65个、国家级星创天地69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5192项,成交金额1004.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3702项。

    “以上这些科研体系基础条件,是四川深入开展基础研究、建设基础研究强省的坚实基础。”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说。

    24.2万名R&D人员,形成庞大支撑力量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四川研究与实验发展人员(以下简称R&D人员)规模增长显著。2017年底,四川拥有R&D人员24.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3.9%,占西部地区总量的27.7%。

    “四川拥有本科学历的R&D人员占比增幅较大,在2017年达到了45.6%,但与广东、江苏等对标省市相比仍不占优势。”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说,在博士毕业人员占比方面,四川与北京和上海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湖北、重庆、陕西等省市相当。

    而在高层次人才布局方面,2013年至2017年,四川新增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等高层次人才224人次。在ESI高被引科学家方面,从2014年到2018年,四川共有43人次入选榜单,增速超过大部分省市。

    从科技大省到科技强省,基础研究需加强

    白皮书显示,2017年四川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以下简称R&D经费)总量首次突破600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增速达到13.6%。

    在经费的来源与流向方面,从2014年到2017年四川的R&D经费来自于企业和政府占比分别为52%和42.3%。“具体而言,来源于企业的经费中,有88.7%流向了企业,7.8%流向了高校;来源于政府的经费中,有79%流向了科研院所。由此可见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四川R&D经费的主要执行部门。”四川省科技厅基础处相关负责人解读说。

    该负责人表示,白皮书通过对近5年能反映四川基础研究现状和水平的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具有相对完善的基础研究体系,在经费投入、科研机构、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国际合作等方面均位于西部地区前列,为基础研究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保障。然而与科技发达省份相比,四川尚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如高端人才吸引力不及东西部省市,R&D经费投入强度偏低,科研产出影响力相对薄弱等。

    “为此四川仍需要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出台更有利于促进基础研究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管理办法,营造适合基础研究发展的政策环境,搭建更加完善的基础条件平台,释放人才创新活力,逐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水平和影响力,有力支撑四川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升级。”该负责人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