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何 春 本报记者 何星辉
科技人员“下海”创办企业,不但可以享受项目倾斜,还可以申请留薪留职。当然,如果想以此为借口“吃空饷”,被查出来后,后果很严重。日前,来自贵州省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的消息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共有159人获批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共投入资金8.8亿元,解决就业1.3万人,带动贫困人口0.6万人。通过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农业项目,毕节市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注入了磅礴动力。
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开启农民增收另一扇“门”
有人说,一枚鸡蛋的命运,只能有两种结局——从外打破,鸡蛋成了盘中食物,一次性用完;从内打破,鸡蛋成了新生命,让“蛋生鸡—鸡生蛋”无限循环,生生不息。
纳雍土鸡养殖产业,正是一枚从内部打破的“蛋”,而张习本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则是助力鸡蛋从内部破壳的科技力量。
1971年出生的张习本,是毕节市牧科所副所长、高级兽医师。2016年初,他率团队以“团队科技特派员”身份前来纳雍县,领办创办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而在此之前,纳雍县的农村养殖土鸡不成规模,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2019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纳雍县预计将实现5万左右贫困人口有效脱贫。而纳雍县脱贫攻坚的产业依托,被县委政府浓缩成一串数字代码——33216,首当其冲的“3”,指的就是年产3000万羽土鸡。
从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到推广养殖新模式,张习本团队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数量无质量”“有质量无数量”的悖论问题,打开了纳雍土鸡养殖产业“闸门”。
2016年,张习本团队帮纳雍县建立年存栏13.5万羽种鸡、年产鸡苗1500万羽的土鸡原种场,为养鸡产业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他们选育的土鸡被评为“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禽产品”,开启了农民增收的另一扇“门”。
目前,张习本团队锁定了专家服务的“高配目标”:到2020年,帮助纳雍源生牧业公司建成生态放养场1800个,确保年出栏土鸡3000万羽,土鸡销售收入实现27亿元,解决城乡7000余名闲置人员就业,实现2.5万人脱贫,培养一支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水果萝卜远销迪拜,获省委书记点赞
在毕节市,走出书斋并走向田间地头的科技人员,远不止张习本一人。
今年年初,50吨水果萝卜远销迪拜,成为毕节市农产品出口中东国家的首例,在省两会上,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专门为之点赞。
白萝卜适合在环境好且海拔1500米左右的黄沙地种植,毕节很多地方符合这一标准。白萝卜的种植,至今在毕节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由于肉脆、汁多、味甜,并且非常适合生吃,毕节白萝卜被称为“水果萝卜”。
由毕节市七星关区农科所科技人员余慧明所创办的碧秀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创新栽培管理方式,使用山泉水灌溉,施用农家肥并采取人工除草和物理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毕节白萝卜的品质。
余慧明说,2018年,合作社立足土壤、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在朱昌镇青杠村流转土地种植350余亩大白萝卜,带动200余户群众参与发展。
来自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的消息称,截至目前,余慧明所创办的合作社,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建成8312平方米大棚,种植露地蔬菜200亩,解决常年用工50人次,带动脱贫人数20人。
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
2015年,毕节市下发文件,明确支持全市范围内从事农业、畜牧、中药材等在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领办创办项目的方式,探索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的新途径。2017年,毕节市重新制定了实施办法,将领办创办人员进一步扩大到全市除教师、医生、公检法司人员和各类特岗人员以外的事业编制人员。
针对领办创办人员,毕节市规定,各类财政、扶贫、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优先向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倾斜。同时,将符合条件的领办创办项目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给领办创办人员吃下“定心丸”。领办创办人员下乡创办农业企业还可以申请留薪留职,将创办企业的规模和成效纳入职称考评,三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工资待遇不变,并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权利。
按照规定,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必须以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的产业为根本目的。领办创办的时间原则上为三年,为防止和杜绝以领办创办为名而挂靠企业“吃空饷”,毕节市对批准项目采取“一月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的方式加强考核管理。
毕节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4月底,全市共有159人获批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领办创办项目数150个,共投入资金8.8亿元,解决就业1.3万人,带动贫困人口0.6万人。
田还是那块田,地还是那片地,但是种出来的价值已是今非昔比。推动农村产业革命,荒山满坡也能变成千顷良田,这其中,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