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6日 星期二
用智联招聘求职 小心引来骚扰电话不断

    给您提个醒

    近日,一起由“智联招聘”员工参与、致使16万余份个人简历外流并在淘宝销售的案件,再次引发社会公众对智联招聘网站上个人信息安全的极大担忧。调查发现,通过智联招聘找工作,个人信息安全仍难保障,想要销号更是难上加难。

    网友吐槽:招聘登记引骚扰

    6月19日,新华社微信公号发布《实测曝光!智联招聘、百合婚恋等24款APP超限索权!有窥私可能》的文章。文章刊发之后,许多网友通过后台留言,揭示自己在智联招聘也遇到过同样的遭遇。

    有的吐槽智联招聘的APP索权过度。如网友@金湖S表示,只要你不同意它对你的索权,这个APP就没法用。

    有的网友吐槽注册一次后,引来骚扰电话不断,不堪其扰。网友@梦天明说,自己在智联招聘注册以后,老收到一些骚扰短信。网友@One life说,自从用过一次智联招聘找实习后,它就开始疯狂地给我发骚扰短信,发垃圾邮件。网友@Y更吐槽他所遇到的奇葩经历,用智联招聘填过简历但既没投也没公开,结果一年中接了无数与找工作有关的骚扰电话。

    还有不少网友吐槽说,自己尝试想注销智联招聘的账号,但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网友@深什么北说,智联填了简历以后,简历根本删不掉,打电话注销账号都不行。网友@马涛也说,在智联招聘里的个人简历无法删除。

    记者亲测:注销账号难上加难

    记者在手机上下载了智联招聘APP进行实测。

    使用该APP除需要用到无线数据、通知、照片、位置等权限,智联招聘还需用户授权通讯录权限。

    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 记者随机投递出几份简历,为确保安全选择了“加密当前简历”,智联招聘随后提示“加密后,未投递企业将不会找到你”。然而,在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里,记者每天都会接到多个电话,其开篇无一例外都是“您最近在找工作吗?”让记者震惊的是,除了最初几家公司是记者主动投过简历的之外,后续打来的公司都是记者并未主动投递过的公司。记者询问这些公司是从哪里获得信息时,来电者大多支支吾吾,主动挂掉电话。

    不堪其扰后,记者尝试删除个人信息。操作中发现,在智联招聘填写的简历信息不能完全删除。智联招聘提示称“个人必须保留一份简历,以防止误删简历”。

    按照智联招聘官网帮助中心“您的账户可以注销”的提示,记者尝试注销账号。但在官网和APP多次尝试后,均未能找到对应的标签入口和注销入口。

    究竟如何才能删除账户?智联招聘官网的“常见问题”给出了答复:“很抱歉,本网系统目前并不支持此项功能。”

    智联招聘这样回应“过度索权”

    针对网友质疑智联招聘的这些问题,记者对智联招聘负责人进行了采访。

    该负责人认为,智联招聘在获取用户信息权限前,对用户进行了提示告知,用户确认接受,才会获取。可网友@金湖S认为,自己接受这个提示,其实是无奈的,因为你不接受就没办法用。

    对于APP索取权限问题,该负责人认为,“位置权限是方便用户填写居住地和搜索附近职位,相机权限是便于用户上传头像照片,而且视频功能也需要相机。”同时,用户不开启权限,仅是相关功能无法使用,APP仍可使用。

    但是,APP为何还要获取用户手机的“通讯录权限”?

    对此,该负责人解释称,智联招聘APP拥有“职Q”等社交产品,是一款具有社交属性的APP。智联招聘APP获取通讯录权限,是用于计算使用者的人脉信息,为用户提供包括人脉印象、人脉分布、技能评价和邀请好友进行内推以提高获取目标职位的成功率等用途。

    但通讯录用于“职Q”的行为在智联招聘获取该权限前,未有任何告知。另外,网友使用智联招聘大多只为找工作,并未要求智联招聘对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脉进行分布计算,更没有让智联招聘向自己手机通讯录中的人进行内推。对此,北京一法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兆成认为,智联招聘APP这一行为,显然超出了“招聘”的服务范围,更是对用户权利的侵害。

    那么,用户被“窃取”的通讯录信息是否会被泄露呢?

    对此智联招聘早已给出“免责声明”:收集的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可能与数据分析公司、广告服务公司等业务合作伙伴分享;当把简历放入其数据库时,使用者应已意识到这种风险并同意承担,智联招聘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使注销账号,智联招聘仍会保留使用者的部分个人数据,使用者删除了已分享的信息后,平台仍对他人公开等。同时智联招聘希望使用者理解网络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这一纸声明,就可以把用户的信息拿来给予第三方,而且还不承担法律责任,这显然是不对的。”周兆成认为,用户想要注销账号,智联招聘还可以继续“保留”,这是对用户注销意志和信息被遗忘权的公然漠视。(据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