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2日 星期五
中国航海日,跟随远望号船队“追星揽箭”
高 超 本报记者 张 强

    7月11日,是第15个“中国航海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正在奔赴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5号航天远洋测量船上了解到,船员们组织了航海知识宣讲、船员救生演练、帆缆绳结演示等丰富多彩的航海科普活动,进一步强化船员们“海洋强国、航天报国”的使命感、责任感。

    背海而弱、向海则兴,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中国航天与航海命运交织,其间的纽带便是“远望”。

    130次扬帆起航,安全航行276万海里

    7月8日,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远望5号船缓缓驶离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码头,再次奔赴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相隔不远,远望3号船在圆满完成任务后,顺利停靠母港。

    “这是两船今年第2次在母港相会。”远望5号船船长刘剑飞说,随着我国航天年度发射任务愈加密集,单船出海参试趋于常态,多艘测量船奔赴不同海域执行任务更加频繁。

    远望号船的足迹远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与有固定航线的远洋商船不同,航天测量船经常要奔赴远海大洋,每次执行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尤其是开辟新的航线,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远望号船任务海区大都处于气象复杂、海况恶劣的中高纬度,可怕的台风巨浪常常和远望人不期而遇。远望7号船船长周云山回忆说,有一次远望号船航行在“魔鬼海域”马里亚纳海沟海域,突遭12级狂风挟着低气压和寒潮的三面袭击,两万多吨的巨轮上下升沉十几米,船单舷倾斜23度,真是到了生死的边缘。最终,远望号船迎着狂风巨浪,经过整整36小时殊死搏斗,在风浪和大涌的一条夹缝中奋勇前进,硬是冲出了台风巨浪的包围圈。

    40多年来,远望号船130次远赴大洋,累计海上作业14100余天,安全航行276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128圈。

    181次仰望星空,海上测控成功率100%

    “长江三号发现目标!”“长江三号跟踪正常!”6月25日2时9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火箭起飞约20分钟后,守候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的远望3号船及时发现目标,对火箭和卫星进行跟踪测量,实时准确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送数据,为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关键动作提供重要测控支持。

    整个海上测控过程持续仅约10分钟,但远望人要提前数十天海上奔波和长时间进行任务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到达指定测控点为火箭和卫星保驾护航。

    与陆地测控不同,海上测控是在海水涌动、船体晃动、天线摇动和目标移动环境下进行的,只有短短几分钟准确跟踪测量和控制高速运动的航天器,难度之高超乎想象。但远望人在没有预案的条件下力挽狂澜,创造了一项项海上测控奇迹。

    “记忆最深的就是2008年刚刚建成下水执行的第一次任务,那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海上测控任务惊心动魄的30秒。”远望6号船副船长徐正峰回忆。

    那一次,远望6号船进入程序3小时后,测控雷达天线突发故障、无法转动,检查发现是雷达低频滑环系统的一个滑环断裂,卡在了天线转动槽里,割断了多根信号电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岗位人员与时间赛跑,重新用多根线缆将主要信号联通,直到目标出地平线前30秒,才排除故障,天线缓缓转动起来。紧接着,捕获目标、发送指令,护送飞船安全飞过,顺利完成测控任务。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相关领导告诉记者,远望号船队迄今已圆满完成了全部11次神舟飞船海上测控任务,46次北斗导航卫星以及包括嫦娥系列、风云系列等卫星、航天器的多次海上测控任务,并完成东方红二号甲卫星应急测控、天宫一号应急跟踪等10余次卫星海上应急测控任务。181次海上测控任务,次次成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