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 星期二
整治形式主义始终在路上
本报评论员

    为科研人员减负,一直是科技界的一块硬骨头。诸如不合理的项目申报、考核标准等相关科研管理制度与流程,好比一座座形式主义的大山,压得广大科研人员呼吸困难、怨声载道。

    啃下这块为科研人员减负的硬骨头,就要对准形式主义的实质“动刀子”。形式主义实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其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因此,整治科技界的形式主义,必须从以上方面一一着手。

    一年前,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启动实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包括减表、解决报销繁、精简“牌子”“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问题清理等。实践证明,摸清操作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集中整改并固化制度,从操作层面以小切口的具体整改措施,推动了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落地见效。

    减表、解决报销繁,是直面“科研人员时间都去哪了”的灵魂之问,直击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和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流于形式的条条框框。大刀阔斧精简整合科技计划项目中的各类报表,整改科研经费报销中的教条化管理,才能尽可能多地把时间还给科研人员。

    精简“牌子”“帽子”,是直面科技界“轰轰烈烈的形式”和“光鲜亮丽的外表”,直击影响科研生态的功利主义现实。全面摸底调查科研基地“牌子”的存量情况,扎实开展优化、调整、整合、撤销工作;精简科技领域人才“帽子”,撕下人才项目的荣誉称号和“永久牌”标签,才能将“牌子”“帽子”与名利场剥离开来,尽可能使得资源分配回归科研规律。

    清理“四唯”问题,是直面阻碍人的创造性活动的人才评价怪圈,直击科技评价活动中简单量化的做法。真正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畸形指挥棒,实施分类评价,推行代表作评价等制度,建立以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才能更好释放科研人员创造活力,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年以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在科技界反响斐然。但面对多年来科技界的形式主义顽疾,面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为科研人员减负始终在路上——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管理效能,建立充满活力的科研管理运行机制,还要再加把劲。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