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江中下游像江汉平原一带,早稻播种育秧期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气温持续偏高,有利于早稻苗田生长,但在移栽后受持续或时段性低温以及强降水影响,不仅返青分蘖迟发,而且在幼穗分化、尤其是有的在孕穗期引起部分花粉败育,这样使后来总穗数有所偏少,结实率也有所降低,未来一定要过好增子粒重关”。7月7日农业气象专家黄智敏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黄智敏说,粮食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趋利避害用好天时。像长江中游湖北等地,前段持续的梅雨近来虽有缓和,但在多云间晴天气中不时还下场阵雨,且雨后气温又在向35℃或以上进发,5日与6日午后鄂西北、鄂西大部以及江汉平原部分市县最高气温已升达35℃—36℃,有5县市已达37℃—38℃,气象预报未来还会有强降水。这类天气,一些农户担心对正在灌浆充实、快要收获到手的早稻会有不利影响。
黄智敏强调,在未来梅雨期向盛夏过度时段,由于副热带高压不大稳定,有时晴热天气或会交叉发生强降水,若最高气温连续(或稍间断)3天或以上达35℃或以上,即易使早稻遭遇“水深火热”的不利气象环境,使早稻根系与叶片功能早衰,叶绿素含量降低,呼吸消耗加剧,光合作用锐减,致光合产物的接纳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灌浆(含二次灌浆)不饱满,导致“高温逼熟”,产量下降。对此绝不可掉以轻心。
基于上述,黄智敏建议既要防过早断水,又要在天气预报强降水前田埂开好缺口,便于强降水时及时排涝,对已见早衰的田块,在晴天早晚温度较低时,还可少量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其抗逆力,尽力提高已结实的子粒重,争取获得较高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