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本报记者 江 耘 实习生 洪恒飞
6月下旬,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科技局大院内,由浙江省科技厅援助建设的温室蔬菜智慧管控大棚,经浙江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指导栽培的西葫芦、甘蓝等蔬菜喜获丰收。这些平原上常见的蔬菜,通过科技手段首次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成功种植,令那曲市科技局的同志喜笑颜开。
这是浙江省第八批援藏干部费必胜引进科技资源给那曲带来的变化之一。如今,他已经圆满完成援藏任务,载誉归来。而关于他的故事,那曲市科技局局长多吉说也说不完,“2016年7月,费必胜同志来我局任党组成员、副局长。那时,局里门窗、桌椅、电脑等均破旧不堪,电线、网线也乱七八糟地裸露着。是他四处筹措资金,帮助改善了科技工作环境……”
对于那曲市,对于三年援藏工作,费必胜同样一语难休。
那曲市,地处西藏自治区北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全国海拨最高、空气最稀薄、气压最低的城市。
浪漫、朴素、原生态等常被文人墨客用来形容这片雪域高原的词汇,而对于科技人费必胜来说,高寒、缺氧、缺少科技创新能力等却是制约那曲发展,影响那曲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词。
为此,费必胜决定先从浙江引来科技活水,解当地产业技术之渴。
卤虫卵是那曲市双湖县的支柱产业。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营养成分极高,且具有一定的医用研究基础。
“囿于技术条件,双湖县的卤虫卵产业附加值低,难以实现新突破……”听完同样是援藏干部——双湖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梁楠郁的诉求,费必胜一口应下,他充分整合西藏科技厅与浙江省科技厅的资源,申请了数百万元科研经费。
如今,经中国海洋大学和烟台大学共同开展的“卤虫卵研究开发项目”研究已经取得成效,研制的保健食品“高原海灵蝦”,具有调血脂、降血糖、辅助睡眠、增强记忆和保肝护肝等功效。
古老神秘的藏药缺乏现代标准化研究,“高原之舟”牦牛遭受多发病威胁,那曲难以自产蔬果……随着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费必胜对当地产业症结及解决办法越发了解。在他的推动下,“高寒地区温室蔬菜智慧管控及栽培新技术研究与示范”“藏药秘方甘露血散标准化研究、藏药治疗现代化研究”等科研项目得以有序开展,并培育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优势产业。
“恶劣自然环境以及落后科技水平,还影响着当地群众的健康。”费必胜告诉记者,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那曲市的紫外线辐射强烈,白内障患病率远高于平原低纬度地区。且当地医疗水平和条件有限,无法满足藏民眼疾手术需求。
在浙江省科技厅的支持下,费必胜先后3次协调组织专家奔赴青藏高原,免费让209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同时,还促成了相关企业捐赠价值90余万元手术耗材和远程医疗系统。
心系那曲人民的健康,费必胜终日奔波工作,自己却一直被病痛折磨。因糜烂性胃炎、心脏绞痛等病症,他数次被送往医院急救。即便如此,曾为军人的血性和坚韧让这位南方汉子走下病床就上“战场”,始终坚持奋斗在那曲科技前线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费必胜看来,只有推动当地建设科创平台、培养科技人才,才能实现“自我造血”。
于是,费必胜协调浙江省科技厅建设了浙江省科技大市场那曲市分市场,搭建了藏汉文两种语言的资源聚集、科普宣传等平台,有效推进了那曲市科技平台信息化建设,推动了浙藏两地科技合作交流交融。另外,在他的组织下,150余名那曲科技系统干部职工先后走出高原,到杭州等地交流培训。
三年援藏时光很短,费必胜用笔墨记下了援藏经历和心路历程,形成46万多字的援藏手记,并出版了《生命的姿态》和《生命的力量》两本书籍,目前己给西藏贫困学生捐赠稿酬36000元,还有三万余元稿酬计划10月全部捐出。
“那曲的发展太缺乏人才了!我希望尽绵薄之力,让本地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习到更多知识,未来学以致用,帮助家乡发展。”费必胜说道。
带着不舍与牵挂,费必胜离开了那曲。“与藏族同胞们告别时,从他们真切的拥抱和圣洁的哈达中,我能感受到深厚的情谊。这对我来说,是那曲赠予我最好的礼物。”费必胜表示,人虽回浙江,但援藏不会就此中断,“未来会一如既往整合资源、项目和经费去帮助那曲,让科技之花如同格桑花般在雪域高原次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