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
教育部:高中教育别只盯着升学
本报记者 张盖伦

    “前段时间我碰到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刚参加完高考,预估成绩没有原来的好,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我反问他,你有没有考虑过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方向?”20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回忆起这段对话,感慨:“我们高中阶段的教育,不仅要解决升学问题。”

    《指导意见》是新世纪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和应对。”

    《指导意见》提出了一个总体目标: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在贾炜看来,这涉及3个转变: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全面育人”教育模式转变;从以“升学”为目标向“升学与生涯辅导相结合”目标转变;从高中教育“分层发展”向“分层与分类相结合”方向转变。

    既然要改,就得“教—考—招”联动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和招生制度以及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六大重点任务。

    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要深化课堂改革,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要规范课程教学管理,确保学校合理安排3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就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开展选课走班。吕玉刚表示,从之前的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实施选课走班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

    其实,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开始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初步选择,可以说,高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为此,《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普通高中要明确学生发展指导机构,高校也要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在招考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并提出要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高等学校则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结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学生选考情况,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要深化育人关键环节的改革,也需要改变对学校办学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指挥棒。这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加快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已经着手组织有关高校和专家学者,制定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也会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我们办学校、搞教学,目标是什么,首先要明确,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升学是综合素质培养的结果,而不能仅仅盯着升学。”吕玉刚强调。

    (科技日报北京6月2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