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家
“好事儿!”“喜大普奔!”
17日,一项有关科学传播的新政策在网上传播起来,赢得朋友圈的科普人士纷纷转发加点赞。
在他们指尖刷屏的是《北京市图书资料系列(科学传播)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由北京市人社局和北京市科协联合印发,17日在北京市人社局官网正式公布。
办法很详细,重点如下:北京市的科学传播人才,可以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了。
据报道,首次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价工作将于近期启动,年前将评出北京市首批正高级职称的科学传播普及人才。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相信做过科普的人多少都能理解,与科技创新一样,好的科学普及绝非易事。它需要在公众与科学之间,架起一座桥。这座桥还得架设得十分巧妙、好走,这样才能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让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得到有效传播和弘扬。
近年来,科学普及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但仍有不少人潜意识里认为,与科技创新相比,科学普及不够“专业”,是一种“业余”活动,甚至有点“不务正业”。在这种观念影响下,一些有能力进行科普的人,也不愿花时间做科普,认为会耽误正事儿。还有一些投入大量精力、热情做科普的人,虽然科普成果众多,却没得到社会和行业应有的认可,缺乏获得感。
北京市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再次给科学普及工作正了名——它不但是件正事儿,而且是很专业的事儿。这项办法如果实施得好,可以让科学传播人才的能力和成果得到专业认可,职业发展通道得到拓展,有利于他们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人才流动和职业发展。长远来看,无疑将很好地促进首都地区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
期待国内出台更多这样的利好政策,让科学传播人才进行科普工作时,有心气,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