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让“老干妈”知道你的口味 贵州大数据力促实体经济转型
姜梦婷 本报记者 何星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类在迈向数字经济的新时代,融合是最大的时代特征和价值所在。也正是因为融合,我们牢牢地抓住了‘新世界’与‘老世界’之间相互转换的一把金钥匙。”在2019数博会上,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昊说。

    加快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是贵州大数据发展进入2.0版的一个主旋律。不管你愿不愿意,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正向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在数化万物的今天,怎样以“大数据+”来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挖掘数据红利和价值,或许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命题。

    大数据的生命力在于融合,企业是主体,而真正的融合,是让大数据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引擎。融合和转型,成为2019数博会上人们的话题。

    “跑步鸡”带来的启示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在2019数博会上,跑步鸡的故事,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拿来当了一回案例。

    由于现在的鸡大多都是规模化养殖,多数鸡从出生到死亡行走距离不超3米,生长周期也很短,这样的鸡虽然在安全方面没有问题,但肉质和口感却大打折扣。

    为此,京东推出了一个名为跑步鸡的扶贫项目,每年向国家级贫困户提供贷款,每户大约一百只鸡苗,要求必须放养,让鸡能爬坡上坎,自由自在地在野外吃露水、吃虫子。京东规定,只有跑够一百万步以上的鸡,京东才会以当地三倍的价格回购。

    但怎么保证鸡散养?京东的解决方案是,让鸡带上脚环进行计步监督。同时,跑步鸡还享受着一周三次的应季果蔬供应,每个鸡舍内全天候实时监控。

    通常情况下,在饲养场里面,一只鸡就是几十块钱的价格,但是在京东平台上,跑步鸡最高卖到了188元,基本是5到8倍的价值释放。刚上市时,跑步鸡还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一时风光无二,连马化腾都为之点赞,认为跑步鸡代表了消费升级。

    “数字化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只用传统方式,喂饲料、添加剂的话,就没有这么大的回报。这就是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非常小但是很生动的例子。”单志广说,这就是数字对经济的放大和叠加效应,数字经济不是虚拟经济,而是在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催生的新型实体经济。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真正把“大数据+”融合到企业的传统业务中去,改造企业传统的资本和人力驱动方式。他认为,数字化转型将为传统企业带来神奇的效果,会使一些后发国家或地区加速发展。

    “大数据+”怎么为传统企业赋能?在2019数博会上,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用“围魏救赵”的典故,说明了顶层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他说,“大数据+”把不同行业、不同要素都连在一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有全局概念。

    “最强大脑”为传统企业赋能

    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再勇曾分享过“老干妈”的故事。

    在外界的印象中,“老干妈”是一家再传统不过的企业了,凭着一瓶辣酱,从中国到海外,风靡全球,市场覆盖率达到96%以上,市场占有率达到65%以上。

    据报道,“老干妈”2016年度销售额已突破45亿元,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600倍,近3年缴税20.62亿元。

    2016年,“老干妈”投入近700万元定制了一套运营大数据监管平台,一改传统管理模式。自此,“老干妈”从管理到营销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哪种口味的油辣椒最受消费者喜爱?各地区的消费者都偏爱什么样的油辣椒?在“老干妈”大数据平台的监控大屏上,实时呈现的数据和图形分析一清二楚。“老干妈”可据此调整生产和投放结构,实现精准营销。

    如果监测到原材料产地出现自然灾害,大数据平台会及时预警,判断是否这区域的原材料价格是否上涨。这样,公司可以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从备选区域采购原材料提前预备。否则,等价格涨上来了再收购,成本就跟着上涨了。

    由于各环节的壁垒打通,各种实时数据汇聚到大数据平台,发挥出了“最强大脑”的作用。

    数据显示,运营大数据监管平台,为“老干妈”节约了15%—20%的成本。同时,依靠“大数据+”,“老干妈”年产值从2015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元,年均增长11.8%。

    和“老干妈”不同的是,作为上市公司的“贵州轮胎”,在主动拥抱“大数据+”之前,曾经尝过“苦果”。那是一个急单,需要生产5000条轮胎,但订货方要求在当天下午就出具制造这款轮胎的各项指标数据。由于管理、生产、财务各系统并没有打通,仅仅靠10多位专业人员的统计分析,完全不可能在半天时间内拿出准确数据。

    于是,一个价值600万元的订单就这样“飞”了。此后,“贵州轮胎”痛定思痛,依托“大数据+”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实现了转型升级,产品一路驰骋市场。

    “万企融合”下的贵州样本

    去年,贵州省启动“万企融合”大行动,以“大数据+”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按照规划,“万企融合”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贵州”建设,以应用为核心,深化云计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优化重组,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2018至2022年,贵州将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0年,带动5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20000户实体经济企业运用云服务开展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到2022年,带动10000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3%,引导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

    这其中,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成为贵州省打造“数字贵州”的重要抓手。

    为此,贵州省大数据局牵头组织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情况督查检查,针对全省88个县区的1.5万余家企业进行了评估诊断,创建了全国首个评估体系。此外,贵州省还邀请西门子、阿里巴巴等全球上百家大数据企业,组成“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队”,为实体经济量身定制318个解决方案,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揭开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序幕。

    如今,一年过去了,贵州省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建设102个标杆项目、1050个示范项目,带动融合企业1625户,引导10124户企业上云用云。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不断融合创新,推动了全省经济发展取得提质增效。去年,大数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万企融合”大行动首战告捷,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36.9,比2017年提升3.1,正由融合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加速迈进。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探索或将为全国大数据发展提供一个地方样本。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