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她游弋于天文学与诗歌之间
武夷山

    科学史话

    英国天文学家蕾贝卡·安妮·埃尔森的一生只有短暂的39年。她一生不仅发表了56篇科学论文,去世后还出版了一本诗文集。也就是说,她在科学领域和人文领域均开展了探索,均有建树。

    埃尔森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小时候常跟着身为地质学家的父亲在加拿大各地旅行,并在这一过程中喜欢上了仔细观察和探索自然。6岁时,她就能区分砂岩卵石和石灰岩卵石。9岁时,她又迷上了加拿大北部令人眼花缭乱的夜空,并开始思考无限性的问题。她16岁进入美国史密斯学院就读,此后,又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物理学硕士和天文学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期间她研究的是球状星团,这也是她一辈子的研究重心所在。毕业后,她来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原本,她的任务是对预计即将发射的哈勃天文望远镜发回的数据进行分析,但由于“挑战者号”的失事,哈勃望远镜的发射也被推迟。那阵子,她就得以有闲暇每周二晚上去参加诗人的集会。也正是从那时起,除了探索自然界的浩渺宇宙,通过诗歌她又开辟了一个新的探索领域——“人心小宇宙”。

    这一阶段,她与人合著了一篇关于星团研究的文章,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年度评论》杂志上。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对天文学的十年进展进行评价,年仅29岁的她成为该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在美国期间,她还在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做过科研,在哈佛大学讲授过创意写作课程。1991年,她回到剑桥大学做天文学研究,直到生命的终点。她的主要科研兴趣点是球状星团、暗物质、星系和宇宙学。尤其是,她对稠密星团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人们对星团动力学和恒星演化的认识。麦哲伦星团里含有年龄差别极大的星体,有的年龄为几百万年,有的则接近100亿年。从麦哲伦星团的大量静态照片中,判读出哪些星体处于诞生形成阶段,哪些处于演化成长阶段,哪些处于坍缩死亡阶段,是埃尔森的看家本事。她对麦哲伦星团年龄的判定,在天文学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埃尔森善于观察,并喜欢用幽默风趣和轻微嘲讽的语气写下这些观察。她从十几岁起开始写作,一直到去世前不久仍旧笔耕不辍。她去世后,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于2001年由英国的牛津诗人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敬畏的责任:诗集》,2012年,美国卡卡内特出版社也出版了该书。其中有些作品指涉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宏大概念,却是以意想不到的抽象方式和游戏方式表达出来的。《敬畏的责任:诗集》还曾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选为2001年的最佳图书之一。

    “我们天文学家是游牧者/是行商,是马戏团成员/整个大地都是我们的帐篷。/我们勤奋/我们培养热情,履行我们对敬畏的责任。”这本书中有一首题为《我们天文学家》的诗,“敬畏的责任”就取自这首诗的第一段。她在剑桥大学的同事曾悼念她说,我们像游牧人一样在继续流浪,像行商一样在继续营销,马戏表演也在继续,但由于埃尔森的离去,帐篷显得有一点空荡荡的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