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板蓝根、喝山泉水,这里的河田鸡还“飞”上厦门金砖会晤宴席……走进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珞公山的蓝秀家庭农场,只见树木蓊郁、绿意喜人,林下各色中草药、牧草“冒头”。传统中因散养放牧及河田鸡啄食林地内杂草、地表层等所导致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不见了。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五次来到长汀指导生态文明和治理水土流失工作。经过30年的努力,长汀经验被誉为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蓝秀农场主蓝晓红身上得到了验证:不仅成为金砖会晤食材供应商,而且还带动刘凤腾、谢香莲等当地一大批贫困户致富。
这一改变也凝聚了来自福建省农科院长汀扶贫科特派团队的汗水与心血。科技日报记者在“长汀经验”蹲点调研期间发现,近60名省内外工、农、林等领域的专家、教授,通过“科特派+合作社+精准贫困户”、科特派团队等,上演着一个又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增收致富的精彩故事。
多项并举,矿山“变身”动植物乐园
林立的枫香、错落的胡枝子;茶香飘溢、蝶舞蜂忙,夜间偶尔还有山猪出没……如今在长汀,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相得益彰的生态和谐景象。
30年前,作为福建离子型稀土产业发展最早的县,长汀水土流失加上稀土开采使当地“伤痕累累”。“众多稀土开采废弃地沟壑纵横、寸草不生。”初次来到长汀调研时看到的场景,省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院长马祥庆教授至今历历在目。
源于此,马祥庆团队从英国引进了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开始对包括长汀稀土开采废弃地对环境的影响及其修复植物筛选开展研究,最终优选出“枫香+火力楠+胡枝子+宽叶雀稗”取土场的植被恢复模式,“枫香+胡枝子+宽叶雀稗”废弃堆浸池的植被恢复模式等。
“科技特派员与长汀实践结合实现了多赢。”长汀县水土保持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说,马祥庆团队带来的这套技术,在长汀县林业局、福建紫金山金铜矿等单位推广应用425多公顷,应用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降低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治理成本30%以上。
“集团作战”,荒山“生绿又生金”
位于车寮村凹背地草坑的兴旺发家庭鸡场,林间、草地活跃着上万羽河田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早前鸡场主人刘凤腾仅有30羽河田鸡,且养殖质量差,成本高。“多亏了蓝秀农场提供的优质鸡苗,还有专家团队的‘手把手’指导。”他说。
车寮村地处河田镇西部,全村544户、2027人,因病、因灾、缺技术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5人。“从2016年开始,由省农科院生态所牵头,通过支部结对共建,联合牧医、土肥、果树、农经、作物等领域专家,组建长汀科技扶贫科特派团队,开展生态种养殖产业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福建省农科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应朝阳说。
刘凤腾正是该团队扶持的典型贫困户。该团队通过与蓝秀鸡场等合作,免费向刘凤腾、谢香莲等贫困户提供鸡苗7000羽,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进行帮扶,刘凤腾一家年收入实现7万元以上。
应朝阳告诉记者,该团队以车寮村域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为导向,通过团队作战克服了单个科特派“势单力薄”的不足。据他透露,目前该团队还与河田镇车寮村虾哥农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开展以水生绿肥红萍为纽带的“稻—萍—虾”立体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壮大村域产业,推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福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科技特派员不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科技服务水平,鼓励并带头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更要带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创新型人才,推进水土流失治理与产业发展扶贫有机结合,为“长汀经验”注入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