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吴长锋 杨 仑
编者按 新时代高新区如何把握机遇,打造高质量的创新经济,营造高质量的创新经济生态?合肥高新区探索出“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实践路径,今日起,本报推出“合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解读其高质量发展轨迹。
对方林而言,这是紧张忙碌、收获满满的3年。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高新区视察时,他创立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刚刚一年。
“当时我们研制出集成电路65纳米制版光刻设备,填补了国内无掩模光刻设备的空白,总书记听完后说,‘这个非常重要’,并鼓励我们要好好干。”方林说,“目前,设备已达到量产规模,并研发出芯片、电路板、高端显示屏光刻机等系列产品。”
方林的话,让合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宋道军感慨,所有的努力付出都值得。不只是方林、宋道军,合肥高新区里的每个人,都经历了昂首阔步的3年。每家公司的蜕变,都表征着合肥高新区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
“当时在全省范围内选了39家企业的79项创新成果,其中来自合肥高新区的占85%,总书记对这些成果赞赏有加。”宋道军回忆。
2016年4月2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
“总书记要求我们‘把创新作为最大的政策’‘下好创新先手棋’。”宋道军说,合肥高新区牢记嘱托,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旗帜,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育新的增长点,稳中求进,以进求稳。
3年来,该区工商注册企业数从13705家增至28016家,每年新注册企业近80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03家增加到1025家,复合增长率为30%;上市企业达2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家,占全省1/4、全市一半。
数字的背后是生机勃发的创新主体。
“在看了维(吾尔语)汉(语)翻译机后,总书记指示‘很有意义,要加大推广’。”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对3年前的细节记忆犹新。
“在总书记的鼓励下,我们创造了翻译机这个品类,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刘庆峰说,目前讯飞翻译机支持汉语与50种语言的即时互译。
“从0到1”结硕果
高新区有一条“量子大道”。
高楼大厦间,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3家公司引人注目。
走进本源量子,一台四四方方、形似音响功放的仪器最显眼,这是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的量子测控一体机。“这台机器,可以实现对量子芯片的操控,并发挥其性能优势。它的成功研制是迈向量子计算机重要的一步。”本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介绍。
眼下,量子计算领域国际竞争很激烈。“就像经典计算机诞生前一样,规则、标准、专利还都没有完全建立,只有不断取得突破,收获成果,才能在未来拥有主动权。”郭国平说。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经拥有主营量子技术的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
这样高质量的第一,合肥高新区还有太多。世界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第一部空警500预警机雷达、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智能芯片……清如许源自活水来。“总书记视察合肥时看到的创新成果,其中68项正在加速迭代。”宋道军介绍,高新区一直着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3年来,他们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创新研究院、合肥先进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世界一流大学和研发机构尽快投用,都在稳中提速。旨在推动跨学科、大协作、高强度的原始创新。
“中科大在这里有一个校区。”不止一人向记者提及此事。这是高新区构建协同创新“大平台”方面推进的工作之一。
“我们共引进和培育了中科院重庆院合肥分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合肥研究院、安徽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宋道军介绍,3年来,加速推进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孵化企业600余家。
新经济注入新活力
能将语音转换文字的智能鼠标,将练习结果远程发给老师的电子钢琴……
在全国首个定位于AI(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办公大楼内,集中展示了高新区在AI领域的探索和部署。2018年,中国声谷328家企业实现产值约650亿元。
“3年来,合肥高新区大力发展新经济,”宋道军说,“AI、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产值连续3年保持20%以上增长。”
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经过3年多发展,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于激酶靶点的BaF3工程细胞库;合肥离子医学中心,正在打造全球一流的离子医疗中心,等等。新经济带动了产业发展,也给合肥高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的3年,合肥高新区营业总收入从4110.5亿元增加到4885亿元;R&D占GDP比重达8.9%,是全国水平的3倍……
被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的合肥高新区,如今是我国创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撑点之一。合肥高新区始终牢记嘱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正向国家创新网络枢纽和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