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
王溢清 本报记者 张景阳
近日,中国好声音内蒙古鄂尔多斯赛区海选活动在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内的科教文化创意产业园(以下简称文创园)举行,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数十名歌者从这个“文化味儿”十足的众创空间开始了逐梦之旅。
为文化盛典和文艺赛事提供活动场地,近几年已经成为文创园的职能之一,但这只是这个众创空间的最基本职能。在这里,真正引人注目的,是活跃的思维、张扬的个性和无尽的创业激情。凭借整合、培育、集聚优质创新创业企业和人才,鄂尔多斯文创园已经成为极具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展示窗口和文化产业孵化器。
鄂尔多斯的一张“新名片”
不到两分钟的法制宣传片,拿到了国电系统企业文化宣传的全国一等奖,这是千末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入驻文创园后不久就拿到的殊荣。
“片子很短,却拍了足足一个月,这里凝聚了我们创作团队的很多心血,最关键的是,如果没有文创园,我们很难找到如此有默契的客户。”公司总经理霍鑫云告诉记者。
千末影视的这部名为《我与宪法》的宣传片立意新颖,通过法制宣传和蒙古族文化的巧妙结合,将一个青年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充分表达出来,既有文艺范儿,又有文化味儿。
在鄂尔多斯城市转型的过程中,以文化创意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经济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这个城市新的发展战略,当地称之为“构筑鄂尔多斯文化新地标”。在这样的转型发展背景下,文创园应运而生。
“我们给文创园的基本定位是:适应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东胜区实际发展需要,按照对东胜区打造服务自治区、连接晋陕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而启动建设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文创园管委会党组书记折占平说。
在园区成立阶段,鄂尔多斯东胜区就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与国内、国际著名建设师事务所合作,聘请国际著名大师及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将文创园建成一个以创意建筑艺术为载体,集创意企业孵化、产品设计制作、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产品展示、交易、服务及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折占平介绍说:“我们的文创园起点很高。从筹备成立到现在,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的优秀建筑事务所为园区献上了他们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先后共有近百位优秀国际建筑师在文创园进行创意建筑设计。”
科教立园“后劲十足”
一个众创空间孵化功能如何体现,空间内的企业如何由小做大、由弱变强?在文创园的负责人看来,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
“通常来看,一个众创空间的人才培养,一般都来自企业自身或者引进,但是我们在打造文创园的时候,赋予了这里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那就是通过整合与创办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自己为自己培养人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教立园。”折占平说。
在文创园的三大中心工作中,“职业教育”排在了“创新创业”和“文化创意”之前,位列首位。记者还了解到,文创园一改大多众创空间“一楼一地一空间”的格局,将主要功能区分散排布,以储备足够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文创园中仅科技教育创业园区就有1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承担着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引进、科研机构运转、技术研发及培训等职能。
文创园管委会副主任栗华在向记者介绍园区人才培养功能时强调说,这一功能是文创园两大重要主体功能之一。“我们一是要建立科技人才资源库,二是要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科研、实验设施配套、政策优惠、法制健全、服务优质的创业环境,三是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氛围,形成吸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良好机制。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我们才能为企业提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服务。文创园的长期健康发展,动力源泉也在这里。”
目前,文创园的教育园区已经发展成为集本科、专科、高职、中职、普教、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及学前教育于一体的科教园区。每年培养输出各类职业技术人才3000余人,培训1.2万人次。园区依托学校专业发展地区产业,依托地区产业发展学校专业,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为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教育、科技、人才支撑。众创空间内的文化创意企业与人才,多来自于此。
文化众创将创意变为生产力
“文化创意产品,在给予和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文创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荣朝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是这里的代表企业,年营业额已超过5000万元。在公司的展厅里,数千件个性十足、设计精美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小众”和“别致”的特性,注定了这些产品会吸引到每一个参观者和消费者的眼球。
折占平告诉记者,文创园的在孵企业,大多为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园区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建设和政策引导,将孵化器和企业进行了深度融合,让文化创意成为整个园区和在孵企业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源。
截至今年,文创园共有总部经济型、成长型、初创型在孵文化创意企业156家,企业员工1090人,众创空间整体带动就业9000人,年营业额2.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