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23日 星期二
人才,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资源
——上海高质量发展样本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王 春 谈 琳 刘园园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近日,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公布,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实现了“七连冠”。

    海纳百川,气象万千。如何巧妙借用城市自身的“吸引力”与“国际资源优势”,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服务?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答案是: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培育本土多样化人才,改革人才激励、评价、分配机制,营造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求贤若渴 外国人来华工作5个自然日搞定

    来自香格里拉集团的驻店经理乌尔里希刚刚拿到了全新办理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站在最新开港的浦东国际人才港办事大厅里,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办证的效率能那么高。”

    浦东新区率先改革突破,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在5个自然日内完成,属全国首创!随着自贸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开通,将有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享受到如此“飞速”的办证体验。

    从2016年国际人才试验区建设,到如今国际人才港“一网通办”服务平台大力引进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体制机制的先行先试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国家外国专家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海积极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外国人才签证制度等一批国家出台的外国人才政策的改革和创新在沪试点实施。

    据统计,目前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2017年4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实施至今,上海共核发《外国人工作许可证》12万余份,其中外国高端人才逾2万份,引进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2018年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实施以来,上海已为近500位外国人才办理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数量居全国第一。

    着眼产业 建立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育体系

    一座城市的人才储备和人才集聚,是由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定位引领的。近年来,上海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人才。但高级金融、国际航运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仍面临较大的缺口。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前,外商从事教育培训只能以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来进行,不能独资。受益于负面清单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等改革政策红利,普华永道商务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率先在陆家嘴片区注册并成立了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从注册登记、筹建到正式开业历时仅3个月,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高端金融人才汇聚,促成了新一轮人才转型。“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上海自贸区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瑞伯职业技能培训(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科表示。借着中国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东风,瑞士财富管理专业培训中心成为中国首家针对“金融理财规划师”的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先行先试 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早在2005年,ABB就在上海设立了机器人全球研发中心,如今,ABB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工厂即将在浦东破土动工。ABB(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李刚表示:“我们选择上海,是因为这里有人才优势,还有政府提供的非常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制度环境。”

    厚植科技创新的人才优势,方能夯实上海创新的“厚度”。人才第三方评价、分类管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引才机制……上海在创新人才发展政策上率先实现新突破,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继“人才20条”“人才30条”后,上海新近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其中多项政策涉及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活力。

    海纳百川,不惧先行先试。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上海当好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的关键支撑,在全球城市竞合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上海成就人才,人才铸就未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追求卓越的进程中展现大手笔,释放发展动能的澎湃新动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