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先期研究基金会的目标领域包括高超音速、智能武器、人工智能等方面,主要瞄准对未来作战可能产生颠覆性变革的前沿科技。图为一种先进机器人。图片来自网络 |
实习记者 胡定坤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大名无人不知,在带动美国国防技术发展甚至整体科技创新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事实上,俄罗斯也有一个DARPA,名为“先期研究基金会”。
近年来,俄先期研究基金会走在俄罗斯的军事变革前沿,用极为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惊人的成果,效率之高堪称“匪夷所思”。
俄版DARPA是怎么做到“把钱花在刀刃上”的?
受命于危难之中
经费少却级别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费大幅度缩减。普京执政后,俄经济好转、军费上升,但也仅能满足洲际导弹、核潜艇等战略威慑武器的更新换代。2008年,俄罗斯在俄格战争中虽获大胜,但常规武器和信息化能力落后的弱点也暴露无遗。怎样以有限的经费拉动国防科技快速发展,成为俄新一轮军事变革亟须解决的难题。
2010年9月,俄罗斯现代化和经济技术发展总统委员会提议,建立独立机构负责国防高科技研发。2011年末,时任俄负责国防工业副总理罗戈津提议建立先期研究基金会。2012年下半年,该提议获得俄国家杜马批准。2013年初,先期研究基金会正式开始运行。先期研究基金会的目标是加速军事科技创新,但其经费相比每年数十亿美元的DARPA堪称“可怜”,2016年仅有45亿卢布,不足一亿美元。
相比已经60多岁的DARPA,先期研究基金会甚至可说是“乳臭未干”,但其领导层之“豪华”却远超DARPA。先期研究基金会最高领导机构为监督委员会,主席由主管国防工业的副总理直接担任,成员包括国防部副部长、科学院院长、航天集团总经理、原子能集团总经理、工贸部长、莫斯科大学校长、卫生部长、国家安全局科技部长、总统助理等各个领域的科技“一把手 ”。
所谓“官大好办事”,先期研究基金会几乎可以调动俄罗斯科技领域的全部资源,钱少办大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强调多机构合作
项目选择“少而精”
在运营过程中,先期研究基金会非常注重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截至2019年2月,先期研究基金会已经与超过5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等联合创建了78个实验室。建设联合实验室能够充分调动其他机构的研发资源和资金,减少单方面投入,形成研究合力。
例如2014年,先期研究基金会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建立量子光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推动量子技术发展;同年联合格鲁什科动力机械制造科研生产联合体股份公司建立爆震液体火箭发动机实验室;同时与“联盟”图希诺机械制造设计局合作研发爆震冲压发动机;之后建立的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科学中心更是整合了几乎全国的相关领域科研力量。
除了建立联合实验室,先期研究基金会也资助一些科研项目,项目来源既可由其根据国防需求招标,也可由科研单位主动提出。但先期研究基金会在项目选择上非常苛刻,绝不随意浪费资金。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其专门抽调39名来自各个科研机构的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成立科技委员会,专门负责项目可行性评估等审查工作。到2018年初,先期研究基金会共审查了1700份项目申请和967份突破性科技创意。经过严格评选,最终仅有83份申请获得资助,通过率仅为3.1%,堪称优中选优。
目标颠覆性技术
研发“撒手锏”武器
先期研究基金会的目标领域具体包括高超音速、智能武器、先进水下技术和数字化生产在内的物理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数据处理和传输等方面的信息技术,还包括前沿医学、新型材料、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方面的生物化学和医学技术。
可见先期研究基金会主要瞄准的是对未来作战可能产生颠覆性变革的前沿科技。此外,为了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先期研究基金会在2015年与2017年分别建立了机器人研发中心和先进材料科学中心。
正如普京所言:“先期研究基金会要成为国防创新的技术直梯,从事突破性、变革性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既可以保证国防与安全,又不会卷入军备竞赛。”普京的指示再明白不过,先期研究基金会就是要以有限的资金投入,突破颠覆性技术,研发“撒手锏”装备,赋予俄军颠覆性优势。
从已经披露的项目看,普京的指示得到了贯彻实施。
2015年,先期研究基金会推出了“涅列赫塔” 战斗机器人,带动了俄军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现在俄军已经装备了“涅列赫塔”“天王星”等多款战斗机器人,在无人作战上走在了美军前面。2016年,先期研究基金会研发的旋转爆震冲压发动机初步试验成功,为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甚至空天飞机研究奠定了基础。2017年,先期研究基金会开始研制水下核能充电站,以便为未来海底无人战争做好能源准备。
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再充足的资金也终有尽头,而科技发展却永远没有终点。怎样提高从投入到成果的转化率?俄先期研究基金会的经验值得借鉴。
(科技日报北京4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