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7日 星期三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
——天津农业科技特派员成为困难村脱贫的重要抓手
新华社记者 周润健

    “菌棒绿霉是咋回事?”“秋菇出假苞是什么原因?”“冬季菇管理应该注意啥事项?”这样的求助信息,经常出现在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的手机微信工作群里。作为一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班立桐和他所在的科技帮扶食用菌蓟州团队随时随地接受菇农的技术咨询、深入农村为菇农提供技术指导,这已经成为他们团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立桐是天津市近千名农业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员。如今,这支队伍已经成长为天津困难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从2014年开始,天津市科技局从全市选拔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行业内有影响力的技术人员,建立10到15人的帮扶团队。帮扶团队设立首席科技特派员、骨干科技特派员以及包括乡土专家和技术能手在内的基层特派员,形成完整的帮扶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72支帮扶团队。

    食用菌是蓟州种植业结构中的重要产业之一,特别是东北部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已形成华北地区较大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班立桐介绍说,出头岭镇传统多以种植香菇、白灵菇为主,但在部分困难村食用菌生产中存在菌种退化、废弃菌棒处理不当、菇棚环境控制管理不当等问题。

    去年夏天,菇农的菌棒大规模不出菇,这让菇农们很着急。一个电话打过来,班立桐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反复排查,系菇棚内的“基温”不够所致,随后采取措施后,及时止损。

    类似的求助,班立桐已记不清发生过多少次。他说,“作为科技特派员,就应时刻做好准备,在菇农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及时的帮助与支持,让科技真正能够成为困难村农民的‘及时雨’。”

    为了让农民的农产品能“瞄准市场、精准营销、实现效益最大化”,天津市科技局在困难村及周边选择了一批有一定技术基础、展示效果好、服务积极性高的农业科技型企业,打造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搭建面向帮扶村的技术研发与引进、集成与示范、对接与咨询、观摩与培训“四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天津市蓟州中亿建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食用菌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后,基地和科技特派员会组织菇农来基地培训、观摩和学习。相较于传统品种,新品种不仅产量大,品质也高。最近这几年,凡是种植新品种的菇农,收入增长每年几乎都在15%左右。”示范基地理事长戴建良自豪地说。

    除了发挥示范基地的作用,在帮扶过程中,天津还注意发挥示范户的“榜样”作用。天津农学院原校长邢克智是科技帮扶水产产业首席特派员。“通过送技术、送实惠、管培训,全程负责,示范户赚钱了,信心起来了,又带动其他帮扶户,提升了科技帮扶成效。”邢克智说。

    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宁河区大沙窝村示范户苗建强承包了60亩鱼塘,效益很好,2018年总共盈利16万元左右。

    “水产养殖就怕各种鱼病,发病急,变异也快,发现的时候往往比较晚。如何预防,如何更新药物,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的及时传递让我吃了定心丸。”苗建强开心地说。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已经成为天津农业科技特派员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72支帮扶团队累计为困难村和困难户组织培训、观摩近1500场次,服务农民逾3.6万人次,培训农民超2.6万人次,示范推广新产品千余项。

    (新华社天津4月1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