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周年以来,作为其核心区的两江新区建设情况如何?近日,重庆市两江新区晒出了两年来的“成绩单”。
截至目前,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市场主体累计达19420户,注册资本3672亿元。与此同时,两江新区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部署,努力把自贸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高端产业聚焦、金融服务完善、营商环境良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开放区域。
优化制度环境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去年12月24日,重庆两江新区(自贸区)人民法院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实现自贸区区域全覆盖的专业化法院。截至目前,法院累计受理案件已达7147件。
“同时,我们推动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中国重庆两江国际仲裁中心等国际化的商事纠纷解决平台,借鉴国际通行规则,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两江新区法制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经制定公布了包括《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两江片区加强“四新”经济审慎监管的若干措施》《两江新区市场主体名称自主申报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在内的53个规范性文件,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法律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
2018年7月,两江新区正式推出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截至去年12月底,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共接受了9415个自主申报名称,极大推动了企业注册的便利程度。
此外,两江新区政务中心加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目前区内70%的政务服务事项已按“一窗综合受理、分类审核办理、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有效运行,预计2019年将推进两江新区9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
贸易转型升级 国际合作迈向纵深
近日,华夏航空公司一批价值6800美元的保税航材顺利报关,进入两江新区保税港区。这是落地重庆的首票保税航材,标志着航材保税、包修业务正式落地重庆自贸试验区。一年以来,两江新区通过引入保税租赁飞机、扩大保税+总部贸易及转口贸易等多种方式,不断加速区内贸易形态的多样化。自2017年12月首架保税租赁飞机落地以来,两江新区已经引入了8架保税租赁飞机。
此外,两江新区还在新型贸易、加工贸易、金融开放、多式联运体系构建、国际服务配套等多方面取得了进展。重庆两江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两年保税港区生产智能终端产品约5080万台(件),年均增速达到20%。
今年2月底,工信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据规划,该通道初期开通带宽260G,覆盖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国智谷(重庆)科技园等六大园区,主要服务对象为中新合作相关的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类企业。截至目前,作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承载地的两江新区累计签约中新合作项目49个,投资金额118亿美元。
这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片区深化国际合作的一个缩影。在国际合作平台方面,随着去年底中瑞(重庆两江)产业园、中以(重庆两江)产业园先后开园,两江新区已先后打造了6个国际合作平台。加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的国际合作正在朝着更纵深的方向迈进。
贯通物流通道 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3月10日,对接“一带一路”的陆海贸易新通道(果园港)班列正式开通运行。至此,陆海贸易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重庆)等国际物流通道在两江新区果园港实现了无缝贯通,为外向型货物提供了更加高效率、便利、低成本的物流服务。
近年来,两江新区着力推进果园港的枢纽建设、通道发展、口岸开放、功能完善等工作,加快形成以果园港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格局。截至目前,果园港码头前沿16个5000吨级泊位已全部建成投用,港区“前港后园”和“铁公水”联运基本实现,并形成集装箱80万TEU、件散货600万吨、滚装商品车70万辆和铁路500万吨的通过能力。
此外,两江新区范围内还云集了包括江北国际机场等在内的多条国际开放通道,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体系正加速形成。
“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推进开放通道、口岸、平台、主体、环境五位一体打造,服务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立杰表示,下一步,两江新区还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功能,依托中国(重庆)自贸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及果园港、保税港区等重要开放平台,深入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